第152章 野生鲫鱼偏口的秘密(第 2/4 页)
简单演示了下整根蚯蚓挂钩的手法,张扬手臂抓稳钓竿,大臂带动小臂,腰腹发力,很轻松的坐着把双钩钓组抛了出去。
这一手坐抛八米一的操作,再次把严哥给惊着了!
严哥自己也粗通点钓鱼的皮毛,花一千多买的六米三杆子坐在高出不少的露台上,抛投都有些费劲,多数都是甩大鞭。
可是张扬倒好,坐抛八米一,轻轻松松,就好像普通人喝水似的那么简单。
旁边的小辉跟诚哥,站起身抛竿的姿态。
好家伙,起身抛竿,抡的钓组呜呜作响,落点却偏离小半米。
这么一对比,高下立判。
窝子打好,杆子也抛到了钓点,浮漂一动不动,众人耐心等待起来。
这种接近纯自然状态下的山体水库做钓环境,新开的窝点很难短时间发窝聚鱼,这也是为啥张扬做窝风格一改常态比较激进的原因。
饵料加酒米大窝量的布置窝子,可以尽可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尽可能的提升诱鱼效果。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稍微有点偏差,张扬等人打好窝子耐心的等了一个多小时,浮漂纹丝不动,竟然迟迟没有鱼进窝。
“我擦!小张啥情况啊?这都一个多小时了,愣是一点发窝的迹象都没有!是不是咱们开的这个钓点没鱼啊?”
期待值拉满的诚哥有点憋不住了,叼着烟一根接一根,情绪略带焦躁。
张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按道理说,这么大的水库,找准合适的水深跟相对靠谱的地形,如果附近有鱼的话,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也该开口了。
可是现在,仨人的窝子,都没有任何动静,犹如把钓组丢进家里水缸似的,纹丝不动。
前面也说过,不管到哪里钓鱼,浮漂跟钓手没有任何信息交流,是最极端的一种情况。
这意味着钓手无法通过浮漂漂相得到任何可以参考的信息,没有信息自然就无法完成精准判断跟调整,好多人钓了一天鱼都没钓明白,空军就是这么产生的。
不过张扬是谁,哪怕浮漂没动作,他也不会坐以待毙,很快挂好失手绳,从钓台上下来,二次准备起来。
“暂时我也说不好啥情况!排除法,慢慢试呗!红虫呢?我再开点红虫肉夹馍试试!”
张扬招呼一句,很快小辉从泡沫保温箱里取出一包用报纸裹着的鲜活红虫。
张扬只取了三两左右的分量,倒进偏向本味谷物香的商品拉饵当中,三下五除二,开制出一款新的肉夹馍。
除了肉夹馍之外,张扬又陆续开了几份不同味型的商品拉饵,浓腥,果味、奶香,总之比较常用的味型,都准备了一份。
十多分钟的功夫,张扬面前的开饵盆里,就放了四五团试钓用的拉饵,重新回到钓位上坐好,开始挨个饵料味型抛频率试钓。
八米一的杆子抛频率,平均四十秒左右一杆的样子。
诚哥他们见张扬不停做着调整跟尝试,也没有继续催促,就这么小声的说着话,打法时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