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秉烛夜谈(第 2/4 页)
苏恒笑道。
“甚好,苏小友稍等。”
郭文远接触苏恒时间虽短暂,但他也洞悉苏恒部分性格,知道此人不是做作之人,言行合一,乃真性情者。
因此他也不做作,该如何便如何。
郭文远走后,苏恒便起身在书房中四处观察。
屋中摆件,小如文房四宝,大到茶几桌椅,都呈现暖润饱满。
凑近看,可见这些物件光泽诱人而不刺眼,触摸圆润而不滑溜,无论外形和质地都不像近代之物,与那老物件区别不大。
“难不成文远在骗我,他舍不得这屋中宝贝?”
苏恒皱眉,不过很快摇头。
郭文远一家是风吟村世代教书育人的先生,要是连这点奉献精神都没有,他也不会在风吟村备受尊崇。
“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文远一家掌握着什么特殊手段,能快速盘活这些家具。”
家具,文房四宝,新物和活物区别还是很大的。
有些东西,就是需要时间打磨才是好东西。
苏恒就知道文房四宝中,新墨只适合“牙牙学语”,真的要书写大作或者好文章都需要老墨(陈墨),老墨写字比新墨要圆润流畅,更带有淡淡古朴馨香之气,加之厚重笔感,往往笔到心随,能促发持笔之人的灵感、手感。
最直白的说,新墨有墨臭,老墨带清香,你要是读书人,你选哪个?
“等下有机会到是可以问一下,如果真有快速盘活之法,风吟村未来就真无忧了。”
不在多想,苏恒开始打量书房中的书籍。
和苏恒所想房间内都是竹简古书不同,郭家书房书籍都接近现代。
也就是线订书和装订书。
不过书籍上很多书籍的名称都是后来毛笔加上,应该是方便自己查阅。
书籍分类从名字就可以看出,首先就是一套完整古代书籍,如四书五经,《左传》,《周官》,《尔雅》等,一看名字就让人头大的大部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