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个体户(第 1/3 页)
第4章 个体户
大概在翌日凌晨三四点的时候,余楚卫就被这位小爷给叫醒,说带他过江去买东西。
打着哈欠起身的他准备去洗漱,奈何就一脸盆子水,牙膏牙刷几乎没有,苦逼的自己过来了,竟然没把东西给带过来。
今天是小爷带路,刚好家里有辆二八杠,由余楚卫拿着手电筒,坐在自行车后排,从那大埂上去往江边。
大约十几分钟左右的路,自行车上了长江大堤,刚好离此不远的地方有个渡口,是直通往对岸的古镇澜溪乡新街,小爷拿着粮票买的船票。
这个时期的粮票还没取消买东西可以用。
过江到达对岸时已是快六点了,周围四里八乡来做买卖的人有很多,这里的店铺同样是有不少家,改革开放到此时,差不多大多都是个体户,只要有个营业执照就可以开店。
没有营业执照的人自然还是和工商局的巡逻队打游击。
后来和小商贩打游击的变成了二十一世纪的城管部门。
别看小商贩在二十一世纪之后是人人羡慕的行业。
可在现在那些工厂和城市里几乎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对个体户进行鄙视。
那时,很多人吓唬不用功的孩子,就常跟他们说:“瞧你这孬劲儿,再不用功,就让你到街上练摊儿,当个体户去!”
还有一句流行语,叫:“大姑娘要想体验生活练吆喝,就赶紧找个个体户嫁过去。”
直到后来,因为许多小打小闹的个体户发了大财,成了款爷儿,人们的观念才转变过来,由开始的鄙夷变为满脸的羡慕。
这个长江的出海口处就是申市,在这里的商店有不少是搞批发的地方,是他们说正在追赶离此不远的东方之珠之地。
当然这种想法对目前的申市来说,大概还需要二十年左右才能向其看齐。
而这里繁华,就是有不少商贩,坐船去申市进货,在拿到此处来售卖。
店面像那民国初期的店面,木门都是拆卸安装型,大地面可没有水泥铺设就是泥泞的地面,而小路上是砖头铺路。
今天是天晴,来做买卖的不少。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