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0394章 文、武皆考(第 3/4 页)

    仗都打完了,都进入和平发育期了,上哪去找那么多功勋卓著的勋臣?!

    而这,也正是开国之后,朝堂选拔官员的方式,从‘武’向‘文’倾斜的主要原因。

    ——没仗打了······

    要还是按武勋当做官员选拔标准,那别说长安朝堂了,就连三公九卿十二个位置,也绝对没办法坐满。

    所以,在这批开国元勋淡出朝野的时候,政权选拔官员,就要另辟蹊径了。

    而过去,这里的‘另辟蹊径’,主要便是孝廉、力田,以及贤良方正在内的举荐,又或是天子听说某人有大才,便直接派人去请的‘征辟’。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样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根本无法填补官员,尤其是决策层官员的空缺。

    至于举荐制的补充手段:赀官,那更是不用提了。

    赀官,说好听点叫官员选拔,说难听点,就是朝堂中央合法卖官!

    既然是卖官,那能找来的官员,自然都是商贾出身;

    ——寻常百姓根本买不起官,名门望族则根本不需要买官,只需要发动人脉,请某个郡守朋友写份介绍信,甚至直接举荐即可!

    而‘赀官’这个以商贾子弟为主题的官员群体,在如今汉室的政治大背景下,是天然处于劣势的。

    诚然,商贾出身的赀官、赀郎们,或许真的不乏一些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的人才;

    但最起码,在如今汉室的发展阶段,以及对商人群体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压,这个群体出‘人才’的概率,几乎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按照刘盈的推算,至少要等到二三十年之后,汉室天下逐渐富足,朝堂开始有意放松商人群体的枷锁,让工商业得以繁荣,才能指望这个群体能为朝堂输送官员。

    而目前,官员群体则根本指望不上。

    举荐制度质量够高,数量却不足、赀官体系数量足够,质量却又参差不齐;

    这样一来,以文考为官员选拔手段的考举制度,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刘盈的视野。

    说来,对于考举,汉室朝堂也不算陌生了。

    几年前,刘盈便曾以‘上林苑缺少官吏’为由,带着一定的试验意图,举报过一场小范围的考举;

    虽然效果不尽如人意,并没有选拔出什么太过优秀的人才,但也算是开创了‘以文考选拔官员’的先例。

    而且这里的‘不尽如人意’,也只是相对于刘盈的预想而言。

    现如今,那次考举所选拔出来的官员,基本都在上林苑,以及少府各司属任职;

    按照少府阳城延的回馈,这批官员虽然没有什么大才,但却出人意料的踏实、实干!

    从刘盈的角度来看,这批人算不上什么俊杰;

    可若是单从这批任如今,二百到六百石不等的秩禄来横向比较,这批人,也绝对当得起一声‘人均能吏、干吏’。

    有了这批人作为参考,最近几年,朝堂之上关于‘再开考举’的论调,也已是水涨船高。

    单从朝堂的角度来看,大规模举行科举的时机,可以说是已经成熟。

    但对此,刘盈却仍带有些许疑虑。

    ——首先,便是考举对旧贵族、特权阶级的冲击,应当如何化解的问题;

    上一次考举,刘盈只是选了百十来位百石级别的小官,而且大都是在少府担任苦差事,功侯贵族阶级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可若是开展大规模的考举,那选拔的官员,必然是以千,甚至数千上万为单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我家娘子,不对劲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江湖三女侠 风声 嬉游花丛 王者至尊小说 沉溺 希腊神话 小老板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重生之民国元帅 办公室潜规则 红警军团在废土 大汉帝国风云录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