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4章 出人意料的双簧(第 3/4 页)
——早在卢绾下定决心,要跟已经叛乱的陈豨同流合污之时,一个‘叛贼’的帽子,就已经扣死在了卢绾的头顶之上!
真正让殿内众人,乃至于刘盈都感到惊诧的,是曹参那句极不起眼的话。
——臣得边墙来报!
对于不熟悉汉室政治体系的人而言,曹参身御史大夫之贵,位列三公,又是板上钉钉的‘准丞相’,能得到从边墙传回的军事情报,似乎并没有什么稀奇。
但在了解汉室朝堂的人看来,曹参此言,却足以令人对这位即将结果萧何肩上的重担,成为汉相的元勋,提起十万分的重视!
如今汉室的政治体系,乃起自战国末期,尤其是统一天下之后的秦廷,在后世,普遍被史家称为:三公九卿制。
其中,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则为内史、少府、典客;奉常、廷尉、宗正;以及卫尉、太仆、郎中令。
在后世大多数人看来,三公九卿制,似乎就是以丞相为首,余者各有专责,自上而下的树干型政治体制;
但实际上,凡是对秦汉史有了解的人,就必然会发现:秦汉九卿,完全可以按照职责类型,划分为三个部分。
——掌内政的内史、少府、典客;掌司法监管的奉常、廷尉、宗正;以及掌兵事的卫尉、太仆、郎中令。
而这三类职责,又与三公的主体职责高度相似:丞相掌内政,太尉掌兵事,御史大夫掌监察。
实际上,这也正是三公九卿制,最不为后世人所熟知的一面。
——作为内政第一责任人的丞相,虽然被习惯性人作为‘百官之首’,但实际上,丞相理论上的直系下属,只有少府、内史、典客三人!
其中,内史管理关中以及天下农事,典客负责中央与诸侯、藩王之间的沟通,少府则主掌建造、储蓄,以及建筑、水利;
太尉也一样:虽然名义上掌握‘调用天下兵马’的权柄,但理论上的直系下属,也只有卫尉、太仆、郎中令三人。
这三人的职责,自也是不必赘述:卫尉掌宫廷宿卫,太仆掌天下马政,郎中令,则专职保卫天子的安全。
这也正是历史上,‘太尉’一职始终被视作高危职业,且大多数遭受帝王猜忌、不得善终的原因。
而曹参如今的官职,是理论上具有监察天下之职责的御史大夫,理论上的直系下属,为奉常、廷尉、宗正三人。
这三人的职责,自也是一目了然。
奉常,负责从礼法的角度出发,判断某人或某事有没有错;
廷尉则是从律法的角度出发,判断某人或某事合不合法;
宗正,更是肩负监察皇室宗亲,以礼法、律法为参照,以监察、惩治宗亲皇室的重担!
如此说来,三公九卿制的核心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丞相,便是专掌内政的总理,下辖典客、内史、少府这三个各有分工的副手;
太尉,则是掌兵马的总司令,同样有卫尉、太仆、郎中令这三个职责各异的下属;
御史大夫,则类似记检监察部门,也有奉常、廷尉、宗正这三个专职副官。
而如今的汉室,虽然还处于‘百废待兴’的建设期,政治体系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框架,但朝堂的日常运作,也基本还是按照这一套体系去运行。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