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0339章 两相全害,取其轻者(第 2/4 页)

    也正是因此,在少府官营粮米之前,天下无论是关中百姓,还是关东诸侯国民,都只能无奈接受‘无论丰年、灾年,粮价永远只比百姓承受极限低一点’的残酷现实。

    说的再具体一点,便是作为天下粮仓的关中,粮价常年维持在一千五百钱至二千钱每石上下;而严重依赖从关中‘进口’粮食的关东地区,粮价也普遍在二千五百钱左右。

    如此高昂的粮价,自然是让曾经的粮商群体赚得盆满钵满,也使得天下百姓哀鸿遍野,距离‘民不聊生’的程度,也仅一步之遥。

    而在‘受刺长陵’的监国太子悍然出击,彻底铲除了关中的粮商群体之后,原本‘欣欣向荣’的汉室粮食市场,却嗡时进入了一段诡异的空白期。

    在过去,天下粮食市场的运转,是以关中粮商运粮出关,转输关东,以促成‘关中、关东皆苦于粮米稍有不足’的供需关系,以维持粮价居高不下;

    但在刘盈趋势少府以官方身份下场,一举垄断粮食市场之后,这种固有模式却被顷刻间击破。

    想想就知道:在刚成立不久,尚未完全安定的汉室,将粮食这种战略资源运过函谷关,显然不是关东那些土财主能做到的事;

    失去了‘手眼通天’的关中粮商,关中粮市和关东之间的联系,自然是被轻易切断。

    如此一来,早先被粮商群体合为一体的关中、关东粮食市场,便也自此分割成了两个独立的市场。

    ——在粮产充足,且有少府‘宏观调控’的关中,粮价平稳下降,自汉十一年春的二千多钱每石,已经降到了去年秋收后的二百钱每石;

    而在粮产不足以供应需求的关东,粮价却仍旧居高不下,常年维持在二千钱每石。

    至于原因,可谓是极尽复杂。

    有天子刘盈‘厚此薄彼’,以优先供应关中、北墙卫戍部队为主要方阵的缘故;

    有关东粮商群体‘囤积居奇’,为利益抬高粮价的缘故;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垄断关中粮食市场的少府,供应关东的粮食量不足,以及供应价格不低。

    便拿去年秋收之后举例:

    按照少府于秋收之后发布的公示,少府今年收购粮食的价格,为一百五十钱一石,售价则为二百钱一石;

    与此同时,为了能确保自身的垄断地位,少府‘每石一百五十钱买入、每石二百钱卖出’,原则上都是无限量购入、售出。

    但在供应关东之时,少府却是摇身一变,从垄断关中粮食市场的狗大户,陡然变身为了‘平准均输’的坚定卫士。

    对于供应关东的粮食数量,少府严格遵照了刘盈交代的‘优先确保关中粮食市场、朝堂用度,以及军队补充’的原则,将对关东的粮食供应量,维持在了全年五千万石以下!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少府供应关东的粮食,那都是留够了关中百姓的口粮、朝堂以及军队的需求,才把剩下用不到的部分拿出来,供应给了关东。

    而‘全年不超过五千万石’的粮食供应,也间接导致了关东粮食市场的供需关系严重不对等,从而导致粮价根本无法下跌。

    ——在少府官营粮米之钱,从关中流入关东的粮食,基本都在每年一万万五千万石以上!

    甚至即便是这样,关东的粮价也从未曾低于关中!

    而现如今,关中出口关东的粮食却突然减少了三分之二,显然会加剧关东的粮食紧缺,从而影响粮价。

    再者,便是少府供应关东的粮食,也不是按照关中地区的‘一百五十钱每石无限量买入、二百钱每石无限量卖出’,而是以每石八百五十钱的价格,每年固定卖出五千万石。

    如此一来,吴王刘鼻发出‘少府敲诈宗亲诸侯’的牢骚,也就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我家娘子,不对劲 天下枭雄 北齐怪谈 江湖三女侠 万历明君 风声 沉溺 王者至尊小说 嬉游花丛 希腊神话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小老板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红警军团在废土 重生之民国元帅 大汉帝国风云录 办公室潜规则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