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0150章 为什么要答应太子呢?(第 2/4 页)

    “当是相公多虑吧?”

    “家上此策,当只暂行于关中,以平抑粮价之权宜之计;待秋收前后,自当罢之。”

    “若非如此,家上何必使相公布政令,而非书请陛下,颁诏立法?”

    听闻阳城延前两句话,萧何只面色阴沉的摇了摇头。

    待听到这最后一问,萧何面上的严峻之色,终是化作了一阵苦笑······

    “少府所言,恰中要害啊······”

    苦笑着发出一声长叹,萧何望向阳城延的目光中,也悄然带上了些许深意。

    “前时,家上以传书陛下,言前时,家上于长陵受刺之事。”

    “及请陛下颁布诏谕,以明律法,亦已为家上言于书中,呈于陛下当面······”

    听到这里,阳城延终于是放下了心中最后那一丝侥幸,神情彻底严峻了起来。

    萧何说的没错。

    刘盈一道‘商人手里不能有超过一百石的粮食储存’的政令,实际上,就是冲着灭绝粮商去的。

    道理很简单:无论是粮商,还是布商,亦或是其他什么商,要想卖某一类货物,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囤货。

    比方说:一个商人想做布匹生意,那首先要做的,就是招募几十上百名数量的织工,为自己织出布匹。

    等手上有了千儿八百匹布帛的存货,这才能在市集寻处位置,挂起一个‘x氏布铺’的招牌。

    若不然,真带着三五匹布就去开店,等货卖完了,怎么办?

    卖布五分钟,歇业两个月?

    这还算好的,毕竟再怎么说,布匹也属于手工产品,只要有原料,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粮食,却是‘货物’当中,极端特殊的一类。

    作为粮食贸易的经手者,商人根本无法凭自己生产粮食,只能在每年秋后,从百姓手里买。

    而在粮食被买回来之后,粮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妥善储存,等到春、夏两季,百姓青黄不接之时,再加价将粮食卖还给百姓。

    简单来说:布商,赚的是‘将蚕丝、麻绳织成布匹’的加工费,而粮商,赚得则是大批粮食长期储存的管理费。

    既然是管理费,那必不可缺少的缓解,自然就是管理。

    具体来说,就是在秋收之后,把粮食从百姓手里买回家,放在粮仓存起来。

    而刘盈一道‘商人不能屯粮超过一百石’的政令,却是精准打击到了粮商赖以生存、牟利的致命要害。

    一百石粮食,够干嘛用?

    ——按如今,关中农民每户都坐拥百亩田,亩产二石余来算,一户农民一年的粮食产出,就是二百多石!

    也就是说,在刘盈这道政令之后,商人要想合法屯粮,那最多只能屯一户农民在秋收之后,所得粮食产出的一半!

    很显然,没有任何一个商人,会愿意为了储存一百石粮食,去耗费精力建造粮仓,并派人看管。

    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商人,愿意接受‘每年一百石粮食’的市场份额。

    如此说来,萧何说的,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若是刘盈这道政令成功在关中成为法律条令,那从今往后,三千里秦中,将再也不会有‘粮商’这种生物存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天下枭雄 我家娘子,不对劲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江湖三女侠 风声 嬉游花丛 王者至尊小说 沉溺 希腊神话 小老板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重生之民国元帅 办公室潜规则 红警军团在废土 大汉帝国风云录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