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0412章 赳赳羽林!(第 1/4 页)

    “三年成弓,三月成弩啊······”

    站在墙头之上,看着城外,正游荡于奴隶炮灰之后,与城墙平行移动的楼烦弓骑,靳歙唏嘘之余,也不由发出这样一声感叹。

    三年成弓,三月成弩,其实是中原由来已久的一个共识;

    ——要想将一个兵卒,培养成战斗力达到合格水准的弓卒,那就起码需要训练两到三年。

    注意,这里的训练,并不是说这个士卒,自己在家找个靶子,一箭接一箭练三年;

    而是在初步掌握了弓箭射击技巧,并正式成为弓兵预备役之后,在军队,跟随弓兵方阵,再练两到三年的时间!

    这三年的时间,大部分的训练内容,都并非是单个兵卒的射击精准度,而是整个弓兵方阵的齐射效率,以及彼此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

    至于射术,就只能由士卒自己加练。

    而相较于弓兵这种‘三年可成’的超高培养成本,弩卒的培养,显然就简单的多了。

    在第一步,弩卒的选拔要求,就会被弓卒低好大一截;

    弓卒的选拔,往往要求备选士卒手臂、腰腹有力,身形尽量高大些,并且具有高于常人的视力。

    也就是这几条看似简单的选拔要求,却撑起了汉室‘非精锐,不成弓’的超高弓兵质量。

    ——寻常的大头兵,别说身材、视力了,能不缺胳膊少腿,能抡得起戈矛、刀剑,就已经算是合格了!

    而同样作为远程打击兵种的弩卒,则只对备选者提出了腰腹力量、正常视力这两点要求。

    因为相较于需要自己挽弓、自己射击,并且还要保持挽弓瞄准姿态的弓兵,弩卒只需要能拉开弩机,完成箭羽的装填;

    这里的‘拉开弩机’,可以是臂张,可以是足张,实在不是,甚至还可以撅长——仰天躺在地上,双手拉弩弦,双腿蹬弩身完成装填。

    除了选拔要求的差异,弩卒的训练强度,也远低于‘三年而成’的弓兵。

    原因很简单:弩机的待射击姿态,非常轻松;

    ——端着装填好箭羽的弩机,瞄准敌人的方向,随时准备射击即可。

    反观弓,非但需要射击者在待射击姿态时,保持挽弓不射的姿势,还需要调整呼吸,尽量保证挽弓的手不乱抖;

    尤其是在射击的瞬间,一定要如同后世的狙击手一样,将呼吸、心跳调整到最佳状态。

    说白了:弩机,其实就是‘懒人弓’。

    控制箭失发射弹道的弩臂,使弩卒不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练习精准度;

    上膛即可蓄势待发的弩机,也使得弩卒不需要有很强的耐力、气力;

    只要能完成弩机的装填,并瞄准敌人扣下扳机,便基本可以算作是一个合格的弩卒。

    而‘三年成弓,三月成弩’,在如今的汉室,也是有实际数据作为支持的。

    ——一支以‘会挽弓’的青壮组成的弓兵预备役,需要花费至少三年的时间,才能保证八十步距离下,单兵平均上靶率达到六成;

    而一支由‘不残疾’的青壮组成的弩卒预备役,却只需要花费三个月时间,就将八十步距离下的单兵平均上靶率,提高到六成,乃至七成。

    单就是这近乎处于两个极端的培养成本,便足以让任何一支同时拥有弓、弩这两种武器的军队,全方位无死角的放弃弓兵,转而以弩卒,作为主要远程打击兵种。

    当然,前提是:弩兵,能完美替代弓兵的作用,完成弓兵能达成的所有事。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我家娘子,不对劲 天下枭雄 北齐怪谈 江湖三女侠 万历明君 风声 沉溺 王者至尊小说 嬉游花丛 希腊神话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小老板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红警军团在废土 重生之民国元帅 大汉帝国风云录 办公室潜规则 蜀汉之庄稼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