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艰难攻关的开始(第 2/4 页)
这趟行程搞得两个年轻人懵懵懂懂的,完全是徐复文一手主导的,说好的散心呢?
汪承宇大概猜到了什么,却一脸讳莫如深的样子,不肯说。
“薇薇,你说这世上到底有没有洗脑这一说?”汪承宇神神秘秘地问。
高薇一脸迷惑地问:“为什么问这个?”
“我觉得咱俩好像在被洗脑的过程中。”
高薇却不以为然的笑了,她说:“要是这样,那我倒觉得洗脑是一门艺术,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
汪承宇一直觉得自己真的很聪明,可遇上高薇这个魔怪,聪明似乎没了用武之地,难道真有所谓的一物降一物的说法?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说得是唐朝时的秦岭,此时别说绿竹了,树都稀少得很,也就比黄土高原深处好那么一点点,一道道沟壑和裸露的岩石让整座山看上去森罗嶙峋,从专业角度讲,这种山的地质结构十分复杂。
“山体是由片磨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的,当时施工时,高地应力、岩爆、地垫、断裂带涌水、围岩失稳等等地质灾害让我们遇了个遍。”一路上沉默寡言的严开明说到专业问题便侃侃而谈。
“即便如此,秦岭隧道还是提前十个月贯通了。”徐复文应声道。
越过峰脊线,一条铁路延伸至山脚下,无疑,脚下这座山的底部有一座隧道,而且是一座规模很大的隧道群。
果然,下火车后,又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爬了半天山,终于还是来这儿受教育了,汪承宇想。
……
南疆铁路修建历时五年,268名铁道兵战士长眠于天山脚下。
国兴3号隧道贯通的时刻恰好迎来铁道兵历史上最大一次变革,这次变革后51万铁道兵集体退出现役,完成兵改工的大变革。
从军队变企业,从国家保障到市场求存,不浸入其中很难知道这些铁道兵战士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春风化雨,集体退役改为华铁总公司的老铁道兵们经历了改革的大潮,凭着老一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硬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闯出一条路。
到1994年的隆冬,华铁已是一家拥有强大竞争实力的超大型企业。
严开明和徐复文这样的老兵早转变心态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脱军装虽然难过,但是没什么遗憾,若说还有小小的缺陷,那就是别人家脱了军装还有老部队可以探望,铁道兵是一水儿退伍,谁看谁呀。
不过今天徐复文拎着两瓶酒来探望严开明可是有重大消息要透露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