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二六节 河湟,西羌(第 1/4 页)

    相比于大山之中的防御,平原上的防御就简单了很多。

    从出了护羌城开始,五里一座烽塞,它在这片平原上是由z字型走动的,或者说s型更合适。

    三百里的防线,共有六十余座烽塞,加上大山中的六十座,河湟地区的湟河流域共有近一百三十座烽塞。

    平常时期,每座烽塞中只有一名将士执勤,而战时是两人,分别轮换,防止出现意外。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发现敌情之时,点燃烽塞,随后一个传一个,警示后方的大军,以及朝廷。

    而长城上那每隔一段距离出现的垛口,也是这么一个作用,要不了几个时辰就能传遍整个北疆。

    白日里点的是狼烟,浓烟滚滚,而夜晚点的是草木,火光冲天。

    而此地的烽塞,每个烽塞都能够清晰的看到前方三十里的其余烽塞,这里面是有等级存在的。

    若是三十里,也就是六塞一传,就代表着小股敌军。

    若是二十里,四塞一传,就代表着兵马过万。

    若是十里,两塞一传,就代表着敌方大军压境。

    若是五里,一塞一传,就代表着情况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而这一套制度就是河湟这边的制度,并不适合北疆。

    北疆等地地域辽阔,情况自然有了变化。

    至于后面的烽塞,通过前方的观察可以判断是几塞一传,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是怎么判断的?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最前方基本都是四塞并行,点燃几座就是几传,而且还会吹响号角声。

    而这就是河湟这片地区的烽塞制度。

    至于湟水沿岸平原上的堡垒防御制度,十里一小堡,驻骑兵百人,三十里一大堡,驻骑兵二百人。

    共有十个大堡,二十个小堡,兵马四千人。

    他们的任务就是抵御敌军,拖慢敌军的速度,给后方的护羌城争取支援,或者防御的时间。

    随后依仗着堡垒,像一个钉子一样扎在哪儿,让敌人不拔掉这些钉子,不敢前进。

    他们的力量不是很强大,但是他们的防御很强,对于羌人这些野蛮骑兵来说,很麻烦。

    拔起来非常的费事,但是你不拔,又怕被掏屁股,那能怎么办,拔呗。

    而这每隔十里就一个,会严重的拖慢他们的速度。

    而如果敌方兵马众多,可以派小部慢慢拔,大部直达护羌城,那大山中的那些步兵就派上了用场。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我在现代留过学 骗了康熙 晋末长剑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的谍战岁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活埋大清朝 寒门崛起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不是吧君子也防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撩神[快穿] 星海王座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汉帝国风云录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不是吧君子也防 办公室潜规则 诸天机缘从吞噬开始 佣兵1929 明末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