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41章 捷报(第 1/4 页)

    暖融融的阳光照进汴梁皇宫,大宋官家赵恒昏昏欲睡。

    今天不是大朝,但是,垂拱殿内,却吵闹异常。

    几个清流言官,不知道是受了谁的指使,轮番上阵。抨击京东东路转运使丁谓和提点刑狱公事韩青二人打着查案的名义苛待地方官员、士绅,逼反了登莱水师左军都虞侯杨行彦。

    而以开封府南司判官王曙为首的一干少壮派官员,则据理力争,认为丁谓和韩青两人做得没任何过错,士绅也好,百姓也好,都是大宋子民。如果朝廷对士绅过于偏袒,必然会导致他们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至于杨行彦造反,更非丁谓和韩青两人逼迫所致。

    去年此人指使死士刺杀张文恭,就已经没把朝廷和官家放在眼里。今年丁谓和韩青联手拿下芙蓉岛,解救出数百被严、杨两家掠走贩卖的少年男女,不过让杨行彦罪行暴露,不得不提前发动而已。

    换句话说,即便没有丁谓和韩青联手救下那些孩子,杨行彦早晚也会竖起反旗。丁、韩两个,逼得此人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提前发动,反倒将其危害降到了最低。

    言官们哪里肯服输,立刻指控王曙等人,采纳的都是丁谓和韩青的一面之词。严氏乃京东东路数一数二的豪门,每年光佃租就能收入数千贯,根本犯不着做人贩子赚黑心钱。

    杨行彦跟张文恭无冤无仇,也没有派遣死士刺杀他的理由。后者十有七八是死在了纯阳教之手,韩青利用职责之便,硬朝杨行彦头上栽赃。

    王曙跟张文恭私交甚厚,岂能容忍言官们为真凶开脱。顿时一件接一件往外抛证据。

    而言官们,虽然拿不出任何证据支持自己的说法,却坚持说,证据并不重要,关键是杨行彦造反,发生于丁谓和韩青攻占芙蓉岛之后。并且直到目前为止,打出的旗号是为国除奸,只反丁谓和韩青,不反大宋……

    这种争执,只要开始,没有一个时辰,基本争不出结果。按照公认的有道明君的标准,赵恒即便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也不能过早地介入,或者过早地流露出对其中一方的偏袒。

    否则,接下来便会有言官首领,将矛头指向他。“直谏”他这个做皇帝的,不该偏听偏信。

    而按照大宋祖制,当面直谏,乃是臣子的权力,谁也不能剥夺。哪怕谏言是空穴来风,赵恒这个做皇帝的,也只能洗耳恭听。不能当场治言官的罪,更不能过后打击报复。

    所以,赵恒听了一会儿,就干脆眯缝起了眼睛,开始神游天外。

    登莱靠海,据说海船可以走水路,直达新罗。

    对了,那边已经不叫新罗了。其实新罗在很早以前,就被权臣王氏所窃据。王氏自称继承了高句丽的衣钵,改国名为高丽。只是大宋这边,还习惯称其为新罗而已。

    高丽的使臣,为了国号,数度渡海前来,以理相争。所以从前年起,赵恒这边,也正式下了诏书,无论官方民间,再提起新罗,必须称其为大宋属国高丽。

    据说高丽君臣,为此事还专门设宴相庆,认为终于给自身正了名。然而,紧跟着,高丽国的使节,就又向辽国献上了降书,自称大辽高丽州。

    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让赵恒非常生气。然而,讨伐高丽的话还没说出口,便被当朝重臣和言官们,联手给堵了回去。

    原因很简单,第一,隋因征高句丽而亡国,大宋不能步大隋覆辙。

    第二,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两代连续征讨,耗费无度,最后才终于灭掉了高句丽。但是,大唐却没从征战中得到一寸土地。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活埋大清朝 我在现代留过学 晋末长剑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的谍战岁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寒门崛起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不是吧君子也防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撩神[快穿] 星海王座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汉帝国风云录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不是吧君子也防 办公室潜规则 诸天机缘从吞噬开始 佣兵1929 明末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