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29章 大禹国肃皇(第 3/4 页)

    且我敢打赌,连我们系的几位教授,都未必能知道这些事……

    譬如,大禹国信奉鬼神,对神明极其的尊崇,区区一个京城,便有神仙庙宇三百余座,大至天帝神宫,小至土地神庙,个个富丽堂皇,香火鼎盛。

    且大禹国每逢战事或者天灾,都会邀举国高人入宫,占卜吉凶。

    为了方便大禹国王室能随时窥探天意,大禹国特设了祭司阁,祭司阁负责观天象,守国运。王室每年都会在各地选拔未婚且拥有纯净血脉的少女入祭司阁随祭司阁长老们修炼仙法。

    而祭司阁,则由祭司长掌管,历任祭司长皆为女子,然便是这群女子,在朝中虽无官衔,却拥有一言可令帝王改写圣旨的能力。

    大禹国王室信奉鬼神,祭司阁又是王室与鬼神交流的媒介,故祭司阁在大禹国的地位之高,甚至超出了当朝文武重臣所组建的清朗司。

    但王室也并非对祭司阁全无防备,为了掣肘祭司长的权利,王室在祭司阁成立后的第十一年,下令祭司阁由王室帝女监管,祭司印也交由帝女亲掌。

    每一任祭司长诞生,任命书都须得由帝女亲自加祭司印,如此祭司长方能算是名副其实的祭司长,否则,祭司印一日不加,祭司长便一日只是个空名祭司长。

    王室这样做,实则也是为了让祭司长成为自己人。

    那按着书上所记载,祭司阁真正的掌权人,应该是帝女才对……

    再譬如,大禹国王室有个很奇葩的规矩,那便是不管老皇帝有多少个儿子,除了立为太子的那个儿子可称皇子之外,剩下的孩子皆要革除一切名衔,贬为平民,被送到民间寄养。一生之中,除了老皇帝驾崩可再还宫奔丧之外,其余时间,不得踏进皇宫半步。

    此举我猜大禹国皇室也是为了避免手足相残争皇位,动荡江山的现象发生,才定下这个规矩的吧……让皇子们在未立储之前就斗个胜负,这样等太子登基了,就不会有手足兄弟起兵造反,害的举国民不聊生的情况了……

    不过,依上所记,此规矩一立,倒是间接导致了皇室人丁稀薄,以至于后来的每一代帝王,膝下都仅有一个儿子……

    还有公主,即便是同父同母的公主也有三六九等之分,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女儿,不称公主,称帝女。剩下的女儿统称为少公主。

    如若皇室没有男丁可立储,帝女则可登基为女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禹国的帝女,便是王室的第二位太子……

    但,我见书上记载,大禹国立国近千年,从未有过女帝……

    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在古代那种思想落后的时代,不管是王室也好,还是普通家庭也罢,都是看重儿子,瞧不上女儿。即便儿子再不争气,只要是儿子,老皇帝都不会考虑让女儿继位,毕竟女儿,永远都只是女儿。

    大禹国定下的帝女可登皇位的规矩,应该也只是留待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用吧!

    以前上学的时候,教授曾告诉过我们,北国上下千万年的历史,近二十多个朝代都有颇为详细的记载流传下来,唯独大禹国,流传下来的记载屈指可数。

    历史学家们都说大禹国是个神秘朝代,因为就目前专家们得知的所有关于大禹国的信息内容来看,大禹国存于史上近千年,留于世人可摸索的,仅有一些皇帝的名字,以及皇家部分大事简录,至今专家们连大禹国曾经到底有多少位皇帝,都没数清楚,更遑论彼时的社会状态,风土人情了。

    而这本书里记载的内容,倒比公之于众的那些信息还多……说不准连正史都没这本书里记载的详细。

    这可真是一本宝藏书籍啊!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鸿蒙霸体诀 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荒古武神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猎妖高校 万古第一神 这个体质便宜卖 道爷要飞升 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灰烬领主 武道丹帝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丹武双绝 星辰之主 万神主宰 九龙归一诀 大荒剑帝 人族镇守使 太古神尊
最多阅读 神农道君 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阴阳双修 道爷要飞升 魔王 本能痴迷 鸣龙 太平令 甜牙齿 万世之名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超品渔夫 荒古武神 重生成蛇之吞噬进化 凡骨 从四合院开始吃瓜之旅 凌天独尊 宿命之环 皇修 江湖侠女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