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进攻受阻!(第 2/4 页)
不过,独立团的狙击手和机枪火力,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住了日军的火力点。
二十多个一营敢死队的爆破手冲到了距离碉堡四十米的位置上。
为了不被独立团拿下,鬼子终于拿出了最后的一张王牌,毒气弹。
日军在中国战场使用毒气弹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据不完全统计,在大本营的命令之下,日军在清华战争中用毒2000多次,一共造成我国军民20万人中毒,其中约2万人死亡。
鬼子用掷弹筒从榆社中学内向外发射了十几枚毒气弹。
随着爆炸声响起,冲锋的战士连忙做出动作规避,但并没有感受到弹片,一团团红黄色气体迸发开来。
猝不及防之下,敢死队的爆破手全都被毒气笼罩。
日军用的毒气弹主要分为四种,绿弹、红弹、黄弹、茶弹。
绿弹俗称也叫催泪弹,这种毒气弹的威力和伤害性是最小的;红弹,这种弹释放的是强烈刺激呼吸器官的毒气,俗称为喷嚏弹;黄弹,这是糜烂性毒气弹,使用后可令皮肤及粘膜发生溃烂;茶弹,这种毒气装的是剧毒的烈性毒气,会直接让人心里衰竭直接死亡。
针对日军的毒气弹战术,八路军中有专门的防化干部,不断组织战士们展开防毒训练。
并且尽其所能准备了防毒器材。
并且在攻打榆社县城之前,李云龙和魏大勇他们就知道日军准备有毒气。
因为条件有限,虽然没有防毒面具,但防毒口罩、大蒜、毛巾却是每个战士都准备了的。
敢死队爆破手的战士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湿毛巾,包上大蒜瓣子捂在嘴上。
这些措施虽然简单,但能起到阻碍刺激性气体,起到基本的防护作用。
但战士们很快发现,制成的简易防毒口罩,根本没起到什么防护作用,顿时头晕眼花,纷纷栽倒在地上。
看着毒气中战士没有动静,李云龙面部肌肉在抽出,牙齿咬得咯咯直响。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