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终于得偿所愿(第 2/3 页)
张秉忠还是第一次见孙子对一个人如此推崇,哪怕是见到省里的领导,他都用平等的口气交流,不觉对陈春先更看重了。
陈春先说:“咚咚,我以后也叫你咚咚吧,我的研究都是保密的,你怎么好像很清楚?”
这话让张卫东有点问难,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长辈职位很高,我是从他那里知道你的事迹,今天正好碰见你在为难,正好为您尽一点微薄之力。”
“咚咚你今年几岁?”
张秉忠得意地说:“陈老弟,别看我孙子才十岁,现在已经从小学一年级直接跳级到初中一年级,前阵子还在《收获》那样的杂志上发表小说,拿到好几百块稿费呢。”
这话让陈春先刮目相看问说:“收获杂志的哪一篇小说?”
“《活着》”
没想到陈春先居然看过,吃惊地说:“报纸上说的天才少年作家,原来就是你。”
再次感谢余华老师,你可太伟大了。
这下换陈春先是粉丝了,居然问他小说创作是从哪里得到的灵感。
两人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很多,压在陈春先脑海里的为难好像也消失了。
两人聊的话题也从生活转向电子技术,陈春先惊讶发现张卫东对电子技术发展方向的判断,与他出走研究所所走的方向好像是共通的。
他正是为了“新技术扩散理念”,才创办服务部,希望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当时的国情是迫切解决物资紧缺问题,生产更多的大米和小麦,生产足够的棉布,开采更多的煤炭和石油,温饱和生存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至于硅谷、电脑,这些都超出了人们的认知。
所以可以想见,陈春先会被人当作异类。
但是在张卫东这里不会,他有种找到了知己的错觉。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