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书院里没有这号人(第 2/4 页)
江婉的关注点却停留在了冯小吏后面所说的那句话上。
原主江氏留给她的记忆是残缺的,有很多人或事必须有一个触发点才能让她想起来。
冯小吏口中所说的‘洪教谕’三个字就是一个触发点,一下就令江婉的脑海中增加了很多新的记忆。
教谕,在大虞朝就是学校校长。
原来李家跟县书院的洪教谕是认识的!
如果原主江氏的记忆没有错,那这个洪教谕应该是李文盛的生前最要好的好友。
李文盛遇害的确切消息,还是洪教谕托了人帮忙调查后,于去年年底正式告之李家的。
只想到这一层关系,李延睿岁试不过这件事,江婉就觉得应该没有什么内情可言才是。
看来还是自己过于心急,差点拔苗助长。
做学问不比赶工起房子,无法借助外力,只有靠自己一点一滴的去积累,看来李延睿这是火候还没有到,怪不得原著中,他也是再过六年之后才中的举人。
“多谢冯小哥提醒。”江婉露出了这一路走来的第一个笑脸,“想来是我关心则乱,既然是书院判他岁试不过,应该有不过的道理。”
“正如冯小哥宽慰我的,我家老二年纪还小,与其这届就去受挫,还不如先打好基础。”
“是,是,李二哥能有您这般明事理的娘亲,真是令人羡慕。”冯小吏见江婉说得真诚,没有抱怨儿子的意思,也知道她是实打实的想通了。
想到自己跟家里父母的相处方式,免不得有些眼馋。
若是他的父母也这般宽容,或许他如今就不会只是个小吏了吧……
江婉打开心结之后,路上的时间似乎就没有那么倍受煎熬了,在夜幕彻底降下来之前,冯小吏驾着马车终于进了城。
临江县城的风物,此时江婉是没有兴致去细看的,好在冯小吏热情,直接将她拉到了县书院的大门口,连问路都省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