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论文发表,申请专利(求支持!)(第 3/4 页)
白书龙甚至怀疑,杨舟自己都没办法重复找到相同的基因进行剪辑。
基因剪辑难点之一是找到相关基因,难点二是制造出cas9病毒基因后,剪辑掉相应基因,但大概率会导致基因断裂,这里面有个不可控的自我修复过程。
完全依赖胡萝卜细胞内自身蛋白质修复。
白书龙之前断言1000枚种子都不会发芽,就是感觉全部会基因断裂。
杨舟的成功率高的离谱,白书龙其实怀疑杨舟还用了新技术,但他没有选择在论文中公开,这也不好追问,毕竟这种技术商业前景也很大。
反正杨舟算是成功了,即便别人没办法重复实验,但杨舟种出了新东西,这就是牛x,别人只有羡慕的份。
当天白书龙就在办公室帮杨舟修改论文,最终决定投递在《化学-生物学》(《chemistry-biology》)上。
影响因子大概只有五六点,而三大期刊都是40点起步。
其实影响因子就是大家写论文时,引用次数的年平均数,比如杨舟使用了cas9技术,就要引用发表cas9技术的这篇论文。
同样的,杨舟这次论文里有几个可能被别人引用的地方。
那就是杨舟发现了胡萝卜颜色基因,和控制大小的基因。
这在其他植物上也可能找到对应的基因,到时候就可能被引用,因为杨舟的论文对别人有所启发。
但有个关键点,那就是杨舟论文里基因描述比较模糊,他自己都是用神秘空间来操作。
别人很大概率找不到杨舟论文里说的基因。
最初杨舟想发论文,还想着获得学校奖金呢,现在看来是不行了,学校有很多人都发表过影响因子5左右的论文。
这个水平,略高于博士,但又低于教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