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暖春(第 3/3 页)
魏渠沉默着和杨学文对视,两人难得默契地同时想到了远在数百里外的家人,以及一些不大美妙的回忆。
新平县虽然不在黄河边上,但附近也被黄河的若干细小之流包围着——九曲河就是其中一条支流——正如承安府内大多数县城那样,毕竟适宜人居的环境总是少不了水源。
他们还算年轻的记忆里已经见证过好几次水患,其中最大的一次应该是十几年前了。
当时,暴雨突如其来,一夜之间,平静的村庄就被白花花的汪洋淹没,甚至有人睡得太死就这么淹死了的。
九曲河泛滥成灾,彻底没了外乡人憧憬中那蜿蜒曲折的曼妙身形,而是暴涨成了个看不清曲线的大胖子。雨不停地下,水位最高时几乎能涨到成人胸口。
没人来救援,村民们只能自救,动作快的上了山,来不及跑的只能爬上屋顶死死扒着。污浊水流中不住飘过半死不活的牛羊猪,被冲垮的半根柱子,也有被装在木盆里放声大哭的孩童。
那次水灾过后,草沟村死了几人,失踪十几人,后者连尸体都找不回,不知道冲到哪里去了。
魏渠记事很早,差不多三岁开始发生过的事大多都能记得。
可他突然想不起来,那一年的春天是不是也像今年一样闷热,一时觉得像是春天发的,一时又觉得像是夏天。
喝完姜汤后更觉浑身燥热,莫名心慌,手心里细细密密的都是汗。
这下,杨学文也没兴趣蹭小灶加餐了,心急火燎回斋舍写家书,提醒杨母等人小心提防。
好在嵩阳书院管理虽然严格,每个月只让出去两天,但家书方面并不做严格限制,还会给学子们提供寄信渠道,每人每月一封信的额度,他们都还没来得及用,这会儿刚好能用上。
写完信,正要送去给专门负责收家书的夫子,就在门外见到魏渠、贺谚两人,手里也拿着一模一样的朴素信封,很轻很薄,一看就是仓促写就,至多不过一张信纸。
杨学文比方才镇静许多,还有心思调侃:“贺兄,就算发大水也发不到清阳那儿吧?我记得,你上回还说你们那儿老闹旱灾,就盼着下雨呢。”
“有备无患嘛。”贺谚打了个哈哈。
三人一起出去,却齐齐抬头望天,下意识蹙眉。
才进屋短短时间,天色居然陡然转为暗沉,乌云密布,看着像是要下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