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头巾(第 2/4 页)
毕竟,戴头巾多简单点事啊,扯一匹最便宜的布就够全店伙计厨娘用了,成本非常低。
其他食店酒楼虽然味道没魏家食店的酸笋那么冲,但也有其他油烟味。天天在店里泡着,头发丝都是油汪汪的,又不可能天天洗头。这么把头发包起来就挺好,既能博取顾客好感,又能给自家省洗头的皂角,简直一举多得嘛。
不久之后,新平县多了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正经搞餐饮业的就得戴头巾。不然,谁知道那些吃食里头有没有掉进去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想想都恶心,噫~
李絮发现了个商机,一边暗恨自己本钱不够、基础太薄弱,一边悄咪咪给梁掌柜示好。
当家家酒楼食店都戴起头巾,这玩意就不稀罕了,得通过其他手段彰显自家店子和其他竞争对手的不同才行,最好还能暗戳戳压后者一头。
李絮给出的方案就是在头巾上加店标,可以的话,最好给伙计们的上衣衣襟上也加个小标记。
像魏家食店只有几个人,她们也抽空在各人的头巾上缝了个魏字,简单明了,一看就懂。
在李絮的提点下,梁掌柜举一反三,不仅把这方案在全酒楼推广,还找大东家提议,要给东家名下其他产业也来个旧貌换新颜。当然,不是餐饮业就不需要强行戴头巾了,只要准备两套所谓的工作服,在上面加个统一标记即可。
这样一来,只要顾客来到袁家其中一间产业消费,看惯了这个标记,再看到其他产业的服务人员时就能马上想起前者。在货比三家、价格相差不大时,这种微妙的熟悉度很容易将潜在顾客拉到自己手里。
除了工作服上加标记,还可以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如酒楼的外送食盒啦、干货铺子的油纸包装啦、布庄的绳扣啦、米铺的米袋子啦,都可以见缝插针加标记。
“李姑娘说,这样可以不断强化那个啥品牌形象,有利于咱们的长期发展。咱们的布庄也可以趁机打出订制工作服、头巾等产品的名号,先抢占部分市场……”梁掌柜笑眯眯地打报告。
袁老爷听得连连点头,果断放手让梁掌柜牵头去办这事,顺手把另一间铺子也给他打理。
梁掌柜美滋滋走了,袁老爷却有些惆怅。
这事李絮拐了个弯让梁掌柜承人情,绕过袁枢,也绕过布庄,估计是为了避开他家那臭小子吧。唉,只怪他没能生出更优秀的儿子,不然,这么能耐的媳妇他才不想拱手让人呢~
刚好袁峰也来找袁老爷回事,说完事就被他顺手留下。
“阿贞近来在布庄历练得如何?可有长进?”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