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书院(第 2/3 页)
无论如何,她再也忍受不了存款在床底发霉、自己还要每天挨冻吃冷风的日子了。
如果是过去的王氏,攒够了这么二三十两银子,她想的可能是多买几亩地。但,经过几个月李絮的洗脑,她也渐渐有了钱生钱能更快更多更好地赚钱的领悟,故而没一口否决,只说要看有无合适的铺面再定。
娘儿俩正头对头商量明天看铺子有哪些标准、最好找袁枢或什么人介绍个靠谱牙人,刚迎着风雪回家的魏渠就给了她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几日魏渠出门频率少了,大多数时候都在默默读书,这日带着最近抄的书跟着他们早早出门,结果去了就被不知什么人绊住脚,还没跟她们一起回来,等到下午才姗姗来迟。
他面上有些踯躅,眼里多了点平时看不到的亮光,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能听出他语气里那点淡淡的憧憬。
“娘,有位先生说可以举荐我去嵩阳书院念书……”
王氏先是吃了一惊,很快笑得跟花儿一样。
“嵩阳书院?那不是你爹从前想读还读不成的那家么?听说要有大儒推荐,还要参加很严格的入院考试。你的学识我是不担心,只是,你上哪儿弄那推荐信去?莫不是,你去求了钟先生?不对……”
“不是钟先生,是一位姓涂的夫子。”
说来也是巧了,那日郑官差带人趁着方举人外出会友时闯入方家拿人,当时方举人去会的友人就是这位涂夫子,也是先前方举人拿来当胡萝卜诱惑魏渠的那位嵩阳书院的夫子。
涂夫子本来在信中说要带家眷回来,不料出发前出了点意外,涂太太和女儿都没跟着过来,刚好城外的梅花开了,涂夫子索性约了方举人两人出城单独会面。
方举人也没有意见,毕竟方姝病重,家里气氛沉重,伺候的人手也不足,直接在家招待久未见面的老友有点失礼。
两人在郊外赏着梅花喝梅花酒,期间方举人发了不少牢骚,其中就包括不点名吐槽包括魏渠在内的几个“不听话”学子的。
两人喝得醉醺醺才一道进城,方举人拉着涂夫子让他去自家落脚,结果还没进家门就听街坊说了这事。
方举人义愤填膺去县衙敲鸣冤鼓,涂夫子却隐约觉得不对劲,以不胜酒力的理由留下,而后趁着方家乱糟糟之际打听了下,刚好问到驾着马车将他从城外接回来的老房头那儿。后者见官府这般阵仗,索性一五一十说了自己知情的那部分。
涂夫子脑子比方举人好使多了,稍加推敲就有了结论,不管真相如何,这方家肯定不能住了,于是带着长随匆匆告辞。不料,因酒意上头,混沌之际他竟被小偷扒了荷包。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