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逆反(第 2/3 页)
魏渠心知肚明,方举人问的并不只是嵩阳书院,还有他的婚事。
如果他愿意娶方姝,结两姓之好,方举人自然会不遗余力地帮他结识涂夫子,再给他出一封举荐书,让他前往嵩阳书院求学。届时方姝过门,方家也能帮他照顾家里,解决后顾之忧。
不过,如果他不愿意,方举人又有什么必要这样劳心劳力地帮一个外人呢?
教出个金榜题名的优秀学生固然脸上有光,可方举人明显不满足于此。见他没有回答,又说了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类的道理,还隐晦提及嵩阳书院每年入学学子数量都有限制,还要经过最严格的考核,县学里有几位学子也十分心动想要入学。
魏渠最不喜受人逼迫,尤其是,连自己的婚事都变成别人拿捏自己的筹码,这种感觉非常糟糕。
本来对方姝只是印象平平,现在直接跌入谷底。毕竟,方举人既然能来找他说这事,方姝就不可能毫不知情。
然而,魏渠不想把事情弄得太僵,就抬了自家爹娘做幌子,转述了他们希望他专心读书,至少要到明年乡试过后再考虑亲事的意思。
方举人当时一听,果然有些松动,以为这是魏渠松口的意思。
不料,魏渠话锋一转,说起嵩阳书院的事,又道离家太远着实不便,届时回来考乡试也麻烦,只能辜负先生美意,云云。
正巧这时方姝用托盘呈了两杯热茶上来,羞答答把其中一杯递给他,又大谈特谈嵩阳书院的种种好处,说嵩阳书院每年多少学子中举中进士,上一科的榜眼也曾在那里求学。方举人也跟着附和,说起嵩阳书院的先生多半出身不凡,人脉极广,等等。
魏渠本来就有点逆反心理,越不让他做的事他越想做。
他从小刻苦读书,不是被望子成龙的父母逼的,也不是因为真的就爱这种寒窗苦读的日子,纯粹是因为早慧,早早认识到自己有这份天赋,而利用好这份天赋可以带着家人从困窘的生活中逃离出去。
恰恰相反,因为他身体不好,他又格外勤勉自律,以至于魏广仁、王氏二人从来狠不下心逼迫他,还常常心疼他太过刻苦,时不时就要念叨几句让他别把自己逼得太紧的话。当然,这话最后也只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魏渠对嵩阳书院存的那点兴趣、好奇直接被这对一唱一和的父女搅和没了。
嵩阳书院虽好,出过无数举人进士,他却有着自己的骄傲。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