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银子(第 2/3 页)
魏广仁点头,叹气不说话。
他是个瘸腿秀才,彻底断了前程,又干不了粗重农活,这些年主要靠开私塾养家。
家里地不多,良田少,每年收成差不多就够自家人吃,这还是靠着他的秀才功名免去部分地租的结果。碰上天时不好还得外购,这一块的收入基本可以无视。
外快主要就是抄书了,魏广仁、魏渠父子俩都学了手漂亮书法,平日里帮人抄书也能攒下点钱。王氏、魏葵母女二人闲时也能做点针线活卖钱,但利润微薄,也就只能添个零头。
总之,魏家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一年到头能攒下的钱不超过六两银子。
寻常人家一年若能攒这么些银子,其实就很不错了,可,偏偏魏家供养着魏渠这只两脚吞金兽!
这年头读书很费钱,束脩要钱,笔墨纸砚书本也要花钱。去年魏渠考中秀才,进了县学,每年就要二两学费,还有在县学吃住的花费,逢年过节给先生送节礼什么的。
如今已是十月中旬,翻了年又该交束脩了。或许还可以去府学试试,可束脩……
魏广仁知道,儿子读书天分比自己强出百倍,打小就过目不忘,入县学就读一年,每月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带回来的卷子上批注里总不乏几位先生的赞誉。
其中,钟先生就对魏渠的天分赞不绝口,还说县学这口池子太浅,他可以写一封举荐信让魏渠去府学就读。
钟先生是好意,毕竟新平县太小了,县学的先生就俩举人,其他都只是秀才。而府学的先生底蕴更深厚,里头藏书多,同龄学子也多。去了那里不仅可以开拓眼界,还能结交人脉,为将来为官打下基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唯一不好的就是束脩太贵,要五两银子一年,这就得把魏家每年收入砍去大半了。
以家里现在的情况,明年府学的束脩给是给得起,但还得供儿子府城吃住吧?
等儿子带了大半积蓄去读书,家里就更艰难了。万一谁再病一场,或是亲朋好友要嫁娶,银子又要哗哗流出去……
魏广仁没有跟外甥女诉苦的意思,但,看过原书的李絮当然知道魏家清贫,只是没有那么详尽罢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