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书房启蒙(第 3/4 页)
陈月一边将记录下大家想法的宣纸给收起来,一边起身道:好了,既然你们各有各的想法,不如咱们等养猪场修好之后,再来看你们谁的想法是对的?”
王百年和董瑞互看一眼,点点头。
陈书皱了皱眉,后又缓缓笑了。
“不管是谁的办法奏效,咱们的法子都可以挪到别的地方用,让每个有同样问题的县城,得到缓解或者是新生。”
陈书听见这话,不置可否,她没有告诉小书,解决每个县城的人口流失问题这根本就是个驳论,毕竟大周不像上辈子的种花家,人口众多,禁得起各个城市的人口划分,根据记载,大周的人口撑死了也就是四百万人口。
但是划分的省份有五个,也就是有五个省城,省城周围呈包围式的县城总共加起来又高达三十多个,县城下面的城镇更是数不胜数。
况且,为了保障大周的口粮,朝廷下令耕地若是无人种植,满十年,则成为无主之地,可以由朝廷收回重新分配。
这样一来,有地的农民便只能在耕地附近的城镇县城做零工,因为平日里还要忙活地里的事物,而没有地的那些人,则是哪里工钱高就流向哪里。
若不是因为路费不菲,加之工钱高的地方,房屋租赁也贵,整个大周的工人们估计都涌向珵都去了,武侯也只能成为一个过客。
如今仅仅是因为那群高价收地的富商们加快了当地工人们的进程罢了。
而真正想要让高升县的人口流入大于流出,重点还是要让当地的打工人赚到的钱,能够和去外面工钱高的地方打工赚的钱,除开生活开销之外,基本能够大差不差。
但是这一点,就已经能够难倒一大片的东家们了。
要想赚钱,就得人多,人多的地方,工钱也高,也有那脑子活泛的东家,比如酒坊,将酒窖给设在县城外,工钱便宜,但是久而久之,他们发现这路上的运送也太麻烦了。
要不是因为武侯城近郊的地皮太贵了,恐怕这支撑着高升县工人们之一的酒坊也早早的搬离开了。
不过这样的话就不说出来打击小弟了,毕竟小弟一心想要靠自己改善老百姓们的生活,让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能够读书识字,让大家都能够吃上米饭,或者是面条。
陈月走在最后,走出书房时,将门给带上,因为饭后就是大家伙的休息时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