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章 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第 3/3 页)
同样,对于那些在原岗位上干了数十年,甚至祖祖辈辈都在做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则显的有些过于激进。
长孙无忌被李恪的解释惊呆了。
他无法想像消息公开之后会引起多大的波澜,反正肯定不会消停就是了,搞不好甚至下面某些州县都会陷入停摆的状态。
为了不引起太大的动荡,长孙无忌苦笑劝道:“三郎,你的这个法子是不是太激进了些,要不你再考虑考虑?”
“没什么好考虑的,现在我大唐立国不久,正是设立新政的最好时机,否则年深日久,许多事情变成惯例,再想改变就难了。”
李恪果断拒绝长孙无忌的要求,既然这老货想给自己扣屎盆子,那就谁都别想轻松,要死大家一起死好了。
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李恪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不好,或许短时间内会在大唐的官场上引起一些波澜,但从长远来看,这的的确确是件好事。
李恪越想越觉得‘合同制’应该在大唐推广开,慢慢变的不再敷衍,甚至开始尝试说服长孙无忌。
“赵公,我知道现在推行吏员‘合同制’有很多困难,毕竟这会砸掉许多人的饭碗。可是赵公想过没有,如果按现在这样的‘世袭’方式发展下去会发生什么?”
李恪的表情十分认真,用无比肯定的语气说道:“贪腐,大唐的官员有考评机制,可是吏员却没有,长年累月坐在同一个位置,必然会形成一个权钱交换的圈子,贪腐也就会因此而蔓延。
而‘合同制’正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关键,想要保住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兢兢业业,敢玩忽职守,就要有离职的准备。
没有什么职务是可以一辈子永远做下去的,不替百姓做事,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还欺压百姓者,非但要离职,还要接受大唐律法的惩处。”
长孙无忌不是没有见识的人,否则也不可能做到现在的位置,哪怕他的妹妹是皇后也不行。
经过李恪的一番解释,他同样意识到了‘合同制’的好处,开始权衡其中的利弊,最后缓缓点头说道:“三郎之言甚是有理,不过……老夫以为还是跟陛下商量一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