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选官风波(上)(第 2/3 页)
“奴才心甘情愿。”海胖子弯着腰,头几乎快要杵到地上:“只要能留在殿下身边,奴才就算只是个端茶递水的,心里也开心。”
“行,会说话,既然这样,一会儿让刘全准备马车,咱们到吏部要人去。”
大唐律,王府官员上至长史,下至书吏,大大小小共计三十六人。
而李恪的蜀王府,目前来说除了一个典签、一个非正式管事,一个保镖头子,余下的基本都是空着的。
这倒不是吏部不想派人过去,而是不知道派什么人才好。
自从蜀王李恪开府建牙,别的不说,仅长史一职就有三家在争,另外还有两家在争参军的位置,七家在争诸曹参军的位置(功曹,户曹、仓曹、兵曹),除此之外像什么主薄、亲事府、帐内府等位置也都有人在争抢。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争?
原因很简单,王府官升的快啊。
别的地方哪怕是一个不入流的九品小官也是需要考评的,可王府官呢,基本上不太需要这个,只要把自家王爷伺候好了,说升官就是一句话的事。
若是运气好,从九品升到六品连半年时间都不用,到时候往外面一放,随随便便提上半级,直接就是个从五品。
所以,别管李恪的名声怎么样,但王府官员的位置却十分抢手。
坐在吏部衙门里,李恪一等就是半个时辰,看着对面满头大汗的吏部侍郎卢承庆急,打趣他道:“老卢,再翻那纸都翻烂了,不就是几个王府官么,行不行你给个痛快话。”
卢承庆本就备受煎熬,被李恪一催,火往上拱,大怒把手里的资料重重一摔:“李三郎你故意的是吧,我不信你不知道你那王府官有多抢手,现在逼着我给你选,你知不知道我会得罪多少人!”
李恪耸耸肩膀:“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我现在只要人,至于人从哪里来,那我不管,不给我去就找我爹,估计我爹到现在都不知道我那王府里面只有区区一个典签吧。”
“你……”卢承庆气的鼻子都歪了。
认真说来,李恪与他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当年也是一起逛青楼,一起喝花酒的关系。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