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各方的算计(第 3/4 页)
随后林朝笔锋一转,直言刘备称王可以,但是万不可授人以柄,更不能听从以孔融为首的青州士人的意见。
真要称王,也该等刘备回到徐州后,与群臣商议一番,确立具体事宜。
这封信用词极为恳切,通篇没有一句虚言,看得刘备连连点头,感动不已。
可等刘备放下信件之后仔细想想,便马上回过味来了。
林朝看似什么话都说了,却好像又什么都没说,完全是湖弄自己,同时又把皮球踢了回来。
“子初办事一贯周全,为何这次却这般油滑……”
刘备满心疑惑的自言自语道,同时又拿起了另一封书信。
荀或信中的内容就实在多了,通篇只有一个核心思想——称王可以,称齐王不行。
至于不行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齐地隶属青州,与大本营徐州相去甚远。
如今郯县的治所地位已经稳固,若刘备在齐地建国称王,势必要将政治中心从郯县迁到齐地,届时所耗费之人力物力财力,完全不亚于一次迁都行动。
以如今徐州的财政状况,是绝对承担不起的。
再加上郯县这几年修缮城墙、巩固城防,甚至治理周边河道等一些列工作已经初见成效,若是执意将治所迁到齐地,那这些年投入的钱财也将付诸东流。
所以荀或建议刘备在徐州境内,甚至就在治所东海郡称王。如此既顺理成章,又能节省民力。
看完荀或的干货,刘备不禁连连点头。
如今天下未定,府库中也没有余钱,的确不适合折腾。
随即刘备便遣人叫来了郭嘉,并将手中两封信件交给他,询问他的意见。
郭嘉假模假样的看完,却对刘备一拱手道:“主公,子初与文若皆言之有理,此前嘉请孔文举上表,却是唐突了,还请主公恕罪。”
刘备摆手道:“奉孝你乃是一片好意,某又岂能不知,何称罪耶!不过此事,看来真得等回郯县再说了。
不过某还有些顾虑,还望奉孝你如实回答。”
“主公请讲。”
刘备迟疑片刻后,才幽幽道:“奉先……某若建国称王,这天下人会如何看某?”
刘备可以不顾及其他诸侯的看法,自认也有资格称王,但人心之向背,他不能不顾,也不敢不顾。
闻言,郭嘉笑着指了指手中的百官署名道:“主公,这不正是答桉?”
“百官自然是希望某称王的,但某问的,是天下百姓之心。”
“此事主公不应问嘉,而应问贾文和。”
“文和?”刘备不解道,“为何问他?”
郭嘉笑道:“此番孔文举率众上表,天下人早已知晓此事,坊间必流言四起。贾文和为顺天府令,有引导民心之责,对于民心之向背,必然极为清楚。”
坊间流言,一向都极为猎奇,但内核却代表着百姓对事物的看法。所以通过此事看民心,倒也能大差不差。
听完郭嘉的解释,刘备想了想,便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便令顺天府去体察民情。若不得民心,不称王也罢。”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