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巧立名目,瞒天过海(第 3/4 页)
不赞成你干脆什么都别说,为何却把大家都召集了过来。
林子初,你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正在众人疑惑间,荀或却站了起来,满脸正色道:“林长史此言,某以为不妥?”
见到荀或跳出来反对,林朝心中直呼好家伙。
原来郭嘉和贾诩的后手在这!
“有何不妥?”
荀或正色答道:“自天下论起,董贼造逆,主公兴义兵以诛暴乱,辅翼王室,此诚为五霸之功也!
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值此当奉天子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我主如此大顺、大略、大德,如何不能建国称王?”
荀或此番言论,虽然说不上是振聋发聩,但他浑身上下展现出的锋芒,却是与平时那个温润君子的形象大相径庭,使众人一阵侧目。
再加上他说得的确有道理,所以当即便有人站出来附和道:“长史,主公功高盖世,足可建国称王。荀府令之言有理,在下附议!”
“在下附议!”
“在下附议!”
……
直到最后,除了林朝和其余几位尚书没有表态外,内府成员几乎都站出来表示赞同。
林朝见此,便对众人笑道:“诸位皆以为主公可以称王?”
众人齐齐点头。
“那好,只是如此大事,某却不敢擅作主张。文若且拿出纸笔,让诸位都签上名字,送往青州呈报主公。待到主公钧命下达,咱们便一同上表天子,为主公建国称王。”
签名的目的,自然是要让刘备一观臣属的心意。
但某种程度上,也是表忠心的绝佳机会,是以众人纷纷争先恐后涌了上来。
先是荀或,然后是内府五部尚书,最后是侍郎。至于在外未归的都察院三位御史,则是由林朝替他们署名。
等所有人都署名完毕之后,林朝却没有动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反而对众人一挥袖,示意散会。
同时拿着百官的署名走了出去,前往军机府咨询众将的意见去了。
这一切,无处不透露着林长史公事公办的态度。
只是林朝离开后,荀或却微不可查的松了口气。
好险……看子初方才的反应,应该不知道奉孝的计划。不过所幸这巧立名目的第一步,还是走出去了。
接下来便是第二步,瞒天过海。
林朝离开之后,政务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不过在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一份奏表却悄悄出现在了荀或的桉头。
荀或拿起看了一会后,便命人将奏表传给了礼部尚书王允。
可此时的王允哪有心情看这东西,有刘备称王的消息在前,新式纸张对世家的影响在后,此刻他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解决此事。
不过既然是荀或指派给他,他也不能不看。
打开之后,却发现里面只是一些关于行政地区的划分改革之类的小事,便没有多留意。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