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水攻(第 3/4 页)
文若,类似的话某好像在哪听过……
你和公达不愧是叔侄,一开口不是水攻,就是火攻,简直不给敌人留半分活路。
倒也不是荀彧的计策没有新意,只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条件,想要全歼敌军,火攻是最便捷的方式。而想要攻克一座坚城,水攻才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常言道水火无情,便是此理。
尤其是眼下,敌人不可能出城跟你决战,你在昌邑城中也无内应,除了死磕攻城之外,便只剩下了这个方法。
荀彧之所以没第一时间提出来,是因为大水一出,必然连昌邑城中的百姓也一起遭殃,这不符合他的行事风格,更不符合刘备一贯的作风。
果然,听完荀彧的计策后,刘备第一时间问道:“若是引水灌城,城中百姓何以依存?”
荀彧想了想,再次拱手道:“主公,昌邑地势略高,即便引水灌城,也不可能顷刻间破城,还是得继续攻城,因此满城百姓并不会随水而流。但些许损伤……也是在所难免。”
这番话表达的很清楚,引水灌城也不能第一时间击垮城中防守力量,毕竟昌邑城很大,想要一次性用水淹掉是不可能的。
但随着泗水滚滚而入,整座城池也难免终日泡在水中。且这个时代的饮水来源都是地下水,等泗水灌城后,必然会井水倒灌,取水困难。
再者,整日泡在水中,人难免会生病,粮食难免发霉,生活多有不便,届时城中士气低落,便是破城最好的时机。
只是整个过程中,百姓难免会损失惨重。
听完荀彧的计策,刘备思索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见此,荀彧露出了意料之中的笑容。
倒是一旁的沮授,好似根本没看到刘备的脸色一样,径直走出来拱手道:“主公,荀长史之计甚妙,在下附议!”
众人顿时为之侧目,心中不禁在想沮授今日为何这般没有眼力?
唯有荀氏兄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沮授当然不是没有眼力的人,所以他必然还有下文,只是不知他准备如何劝说刘备。
刘备叹息道:“公与,某以为凭麾下将士之勇,必能破城除贼,倒是不需要这些损伤百姓的手段。”
“主公仁德,在下佩服!”
沮授先说了句场面话,然后继续说道:“但是在下以为,引水灌城之计,却是在拯救昌邑满城百姓,乃至于整个兖州南部百姓。”
闻言,刘备和众人顿时露出了惊奇之色。
这个论调……倒是闻所未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