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只要钱到位,啥都干稀碎(第 2/3 页)
刘俊峰虽没听到穆仲景的话,但瞅见穆仲景的神色,便猜到他在担心什么。
“穆老板,您是不是信不过我们啊?”刘俊峰笑呵呵地问道。
穆仲景也不遮掩,直言不讳道:“确实有些疑虑,你们有大型工程建设的经验吗?”
闻言,刘俊峰和工友们对视一眼,然后,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大老板,你见过魔都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吧?它的地基建设,俺可是参与过的,当时,425根粗大的基桩入地12米深,那场面可震撼了!”一位年纪大的工友自豪地说道。
随即又叹息一声:“俺给别人说,别人都不信,还说俺吹牛!也对,俺只负责东方明珠的框架结构,后来里面装修成啥样,俺也没见过,想进去看看,可听说要收门票,一百多块呢,俺可不舍哩!”
“老李头,你这有啥?俺还在汤臣一品干过呢?那时候没啥子感觉,就感觉这房子真他妈大,家里得生多少个孩子,才会买这么大的房子啊?”又一个年纪大的工友说道。
随即又一脸不忿:“后来俺听说,那里的房子一平米十好几万,奶奶个熊,俺不吃不喝干两年,才能买得起一平米,而且听说买的人也没生多少孩子,就两三口人,住那么大的房子,真浪费!”
两位年纪大的工友一带头,其他工人也纷纷讲起自己曾经干过的工地,有著名的会展中心,有知名的大型工厂,有价值千万的别墅豪宅……
网友们听了,都惊得目瞪口呆。
“啊!没想到,这些平平无奇的农民工居然建设过那么多著名的建筑。”
“听工人们的陈述,莫名心酸,他们建设过的地方,却一辈子也住不上。”
“唉!谁说不是呢,突然有些理解溥仪的感受了,回自己的家都要买门票!”
这时,从事建筑行业的网友纷纷站出来给大家科普起来:
“建筑工程层层转包,几乎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你身边的民工,你住的房子很可能就是他们建造的。”
“出最大的力气,赚最少的钱,是农民工的真实写照,虽然身为建筑行业的既得利益者,我也为这些下游的农民工叫屈。”
“我反倒觉得桃源村的工人很幸福,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奶爸开的工资也不低,更不用背井离乡,每天可以见到老婆孩子。”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