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章?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第 2/2 页)

    倘若不进行这种哲学的验证,人们就会以为群众会经常随意改变他们的政治或宗教信念。所有的历史,无论是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还是文学的历史,好像都证明了事实就是如此。作为例证,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法国历史上极为短暂的一个时期,即1790到1820年这3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恰好是一代人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看出,最初是保皇派的群体变得特别革命,随后成了极端的帝国主义者,最后又变成了君主专制的倡导者。在宗教这一问题上,他们先是从天主教转向了无神论,随后又倒向了自然神论,最终又回到了最坚定的天主教立场。这些变化不仅仅能在群众中产生,也能在他们的领导中产生。我们惊讶地发现,国民公会中的一些名流政要,国王的死对头、既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主人的人,竟然都成了对拿破仑毕恭毕敬的仆人,在路易十八的统治下,又手持蜡烛虔诚地走在宗教的队列当中。

    在接下来的70年里,群体的意见也产生了许多次变化。本世纪初“背信弃义的英国人”在拿破仑的继任者的统治时期,成了法国的盟友。曾经被法国入侵两次的俄国,都用满意的心情看着法国倒退,也成了它的朋友。

    在文学、艺术和哲学中,接下来的意见会变得更加迅速。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神秘主义等,轮流出现、产生又消亡。昨天还受到艺术家和作家的夸赞,明天就会受到人们的咒骂和蔑视。

    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了所有这些表面的变化时,我们又发现了些什么?所有同普遍信念以及种族的情感大相径庭的变化,都缺乏持久力,逆流不久就重新回到了原来的河道。同任何普遍的信仰或情感毫无关联、因此不具备稳定性的意见,都只能任凭机遇的摆布,或是——倘若其说法还具有可采纳之处——会随着周围环境而发生改变。它们只不过是在暗示和传染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短暂现象。它们来去匆匆,就像海岸上被风吹成的沙丘。

    目前,群体中易变的意见要比往常的任何时候都要多,主要有三个不同的原因。

    首先,往日的信仰正在逐渐失去影响力,所以它们再也不会像往常一样,能够产生当时的短暂意见。普遍信仰的没落,为许许多多既无历史也无未来的突发意见提供了孕育的土壤。

    第二个原因是群众的势力正与日俱增,而且这种势力会越来越没有制衡力量。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了群体观念的极端易变性这一特征,得以毫无顾忌地展现出来。

    最后一个原因是近来新闻媒体的发展,它们总是把那些对立的意见带到群众面前。每一种意见所产生的暗示,很快就会被一个与之相对立的意见的暗示所摧毁。结果是没有任何一种意见能够成功得到推广,所有意见都只能稍纵即逝。现在,一种意见在充分被大众接受,成为普遍的意见之前,就会消亡。

    这些不同的原因造成世界历史上一种新的现象,它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我这里是指政府在引导公众舆论上的无能。

    不久之前,政府的行动、某些作家和极少数的报纸的影响,就是公众意见的真正反映者。现在,作家们失去了全部影响力,新闻媒体只能反映意见。对于政界人士来讲,别说让他们直接引导公众的意见,他们恐怕连跟上公众意见的脚步都来不及。他们惧怕意见,有时甚至会演变为恐惧,这会使他们采取一种极不稳定的行动路线。

    因此,群体的意见越来越倾向于成为政治当中至高无上的指导原则。它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甚至能迫使国家之间结盟,正如我们最近看到的法兰西和俄国的结盟那样,这完全是一种大众运动的结果。当前一种非常奇怪的病症是,人们会发现教皇、国王和皇帝们也在同意接受采访,就好像他们也愿意将自己在某个问题上的意见转交给群众评判。从前,我们说政治无关情感之类的话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当政治越来越受到意见多变的群众冲动的影响,而他们又不受理性的影响,只被情感所引导,还能再这样说吗?

    至于之前引导意见的报业,就如同政府一样,它在群众势力面前也会卑躬屈膝。毫无疑问,它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但是,这仅仅是因为它总是反映群体的意见及其不间断的变化。报业成了只提供信息的媒介,它放弃了所有强迫人们接受某种想法或教条的努力。它会紧随公众思想改变的脚步,出于行业竞争的必要,它只能这样做,因为它害怕失去自己的读者。过去那些稳健而深具影响力的报纸,例如《宪法报》《论坛报》或《世纪报》,都被先前的一代人视为神谕,如今它们要么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要么成了典型的现代报纸,这种报纸会把最有价值的新闻全都夹在各种轻松幽默的话题、社会的流言蜚语和财经谎言之间。现在没有哪家报纸富裕到能够让它的投稿人自由地发表意见,因为对于那些只想获得信息,怀疑任何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断言的读者,这种意见就显得有点无关痛痒了。甚至评判家也不再能断定一本书或是一个喜剧是否取得了成功。他们具备讽刺挖苦的能力,却不能为他人提供服务。报业非常清楚,在形成批判或是个人的意见之中,任何事物都是毫无用处的,于是它们开始压制批评,只限于提及书名,然后再送上几句“捧场的话”。在20年的时间里,戏剧的评论或许会再次遭受同样的命运。

    现在,对意见密切关注,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政府的第一要务。它们需要在没有任何中间环节的情况下,了解一个事件、一项法案或一次演讲产生的效果。这样的任务并不容易,因为没有任何事情要比群体的想法更加多变,今天,也没有任何事情,能像群众咒骂他们昨天还在夸耀的事情的做法更加常见。

    引导意见的力量的缺失,以及普遍信仰的毁灭,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对一切秩序都保持着极端分歧的信念,并且让群众对于一切没有触及他们直接利益的事情,采取越来越不关心的态度。类似社会主义信条的问题,只有在文化水平极其低下的阶层,如矿区和工厂里的工人当中,才能获得名望。中产阶级的低等成员以及具备一定能力的工人,要么变成了彻底的怀疑论者,要么就是抱着极不稳定的意见。

    在过去的25年里,经由这样的引导引发的演变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在这以前的时期,尽管与我们相距不远,人们的意见仍旧拥有着普遍倾向,它们的由来是因为接受了某些基本的信仰。仅仅根据某个人是君主专制的强烈拥趸这一事实,就可以断定他拥有某些明确的历史观和科学观;仅仅因为某人是共和主义者,就认定他有着完全相反的观点。一个君主主义者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人类并不是猴子的后代,而共和主义者也同样很清楚,人类的祖先就是猴子。拥护君主主义者的人拥有为王室说话的义务,而共和主义者则必须怀揣着对法国大革命的崇敬发言。我们在这里提到一些人名,比如罗伯斯庇尔和马拉,必定带有宗教式的虔诚的口吻,还有其他一些人名,比如恺撒、奥古斯都或拿破仑,也不可以在谈及时不予以猛烈的恶言谩骂作为回击。甚至在法兰西的索邦,这种理解历史的幼稚方式也普遍存在。

    目前,在讨论和分析的作用之下,一切意见全都失去了名望;它们的特点很快就被磨损殆尽,持续时间之短很难勾起我们的热情。现代人越来越变得麻木不仁。

    对于普遍意见的衰退,我们不必过度悲痛。无可辩驳,这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走向毁灭的征兆。当然,伟大的人、拥有超凡远见的人、使徒和群众领袖——总之,那些拥有真实而强烈信念的人——能够施展出远比只会否认、批评或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的人强大的力量,但是我们必须铭记于心的是,由于现在的群体拥有庞大的势力,所以,倘若一种意见获得了足够的名望,从而使自己得到广泛接受,那么它很快就会被赋予专制权力,任何事物都会跪拜在它的面前,自由讨论的时代将会长久消失。有时候,群体就好比是非常容易相处的主人,就如同赫利奥加巴勒和梯比留斯一样,但是,他们同样非常残暴,反复无常。当一种文明被群体掌控时,它基本上就不会再有多少持续下去的机会了。如果说还有什么事物能够推迟自身的毁灭的话,那就是极不稳定的群体意见和他们对所有普遍信仰的漠不关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他喜欢你很久了 势不可挡 仵作惊华 温香艳玉 白色口哨 偷香 入迷 偏执狂 魔种降临 谁把谁当真 撒娇 刺青 最后一只瓢虫 丞相不敢当 娇瘾 俗人回档 夜行歌 不循(重生) 重生香江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