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89章 推倒重建(第 2/4 页)

    李弥和钱青云聊了很久,最终授以《乾坤六极功》,希望他在修行这门功法的同时,能够解决乾坤袋大批量制造的难关。

    在神洲界,尽管已经可以容纳长生真君,但是乾坤袋的普及率还是非常低下。

    尤其是在金丹真人以下,根据李弥的调查,开窍修士仅有13.2%持有乾坤袋,筑基修士仅有36.5%持有乾坤袋,而且空间都非常狭小,平均仅有2.2个立方。

    乾坤袋其实就是对于天地空间之道最简单的应用,将一小块空间恒定在一件法器之上,本质上难度并不大,但受限于制作材料珍贵、唯有金丹真人方能制作、制作工艺全手工、极其不稳定容易被破坏等等因素,导致乾坤袋价格非常高,最小的仅能容纳一斗米的乾坤袋,也要10个中品灵石。

    由于乾坤袋的简单便捷性,不仅仅是道士在使用,就连各种达官显贵,豪商巨富也都在使用,市场潜力巨大。

    李弥自己是可以制作乾坤袋的,速度还很快,但是再快也不可能满足整个神洲界的需求,而且是对时间极大的浪费。

    钱青云从李弥这里得到了十个不同容量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乾坤袋,饶有兴致的开始了这个课题的研究。

    李弥在兜率峰上,特意为其准备了一个研究所,并允许其招募山上道士担任研究员,并有额外的灵石作为工资。

    钱青云这种人才还是非常珍贵的,由于修仙社会个体实力悬殊,基本都是赤果果的丛林法则,因此衡量一个修士的标准就是境界和战力,某种意义上战力更加重要。

    甚至境界远超战力的,还会被嘲讽为水货。

    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炼丹、炼器、培养灵植,都属于手工作业,小农经济,炼丹的要自己东奔西跑搞丹材,炼器也靠各种机缘巧合,种灵植更是生怕被人抢了,根本不可能扩大规模,形成产业。

    因此所有的丹药、法器、大阵等等,产量都非常稀少,仅能满足极少数高端修士使用。而一个丹师或者炼器师炼一炉宝丹或者炼一件法器的周期也非常长,几十年很常见,几百年也不算久,炼出来大多也是为了自用,而不是交易。

    如果没有一方势力,全靠自己一个人打拼,那么战力肯定是最重要的,否则炼出来宝丹和极品法器,也会被人抢了去。

    因此李弥周游了如此多的界域,发现基本培养的都是斗战型修士,科研型的微乎其微,大多出于个人兴趣,也处于小作坊状态。

    这对于要传道大千,改天换地的李弥而言,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唯有在最短的时间,将尽可能多的人卷入修行的大潮中,他才能收获最多的传道度。

    而这一切,就从太极拳开始。

    早在李弥刚刚占据老君山后,就开始在附近乡镇城池传播太极拳,后来又有了诸多门人弟子,尽管没有现代化的传媒系统,但是如今神洲界修行太极拳的人数已经破了百万。

    这还只是星星之火,还远未到燎原之时。

    太极拳不过能养出一股真气,可以令人“气反先天”,但是很可悲的是,在神洲界气反先天都不算正式的修行境界,开窍之前都被统一归纳为“养气期”。

    再加上神洲界以符箓之道为主,因此哪怕太极拳传播的再广,太极拳馆开的再多,也都不会被神洲界大能重视。

    但三十年来,诸多太极拳馆源源不断的为老君山太极宗输送了最初等级的人才,免去了极大程度上筛选门人弟子的门槛。

    整个太极宗就像一头阴影中的巨兽,正在茁壮成长着,用神洲界修士看不懂的方式。

    并不是李弥在智商或者道行上超越了神洲界大能,而是眼光和见识的差距。

    神洲界哪怕是长生真君,也被困在这一界之中,他们的视野就只有这一片天地,万载以来飞升者仅有祖天师张道陵一人。

    虽然天夏界论灵机远远不如神洲界,但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彼岸之主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叩问仙道 玄鉴仙族 过河卒 魔门败类 剑啸灵霄 武圣! 阵问长生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剑来 盖世双谐 志怪书 修仙琐录 山河志异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我不想上梁山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过河卒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阵问长生 仙逆 遮天 修真门派掌门路 造化娲皇 仙人消失之后 中州录 旁门左道:从乱葬岗开始 一渣到底[快穿] 原来我是道祖 五仙门 我是仙 穿越战国之今川不息 冰河洗剑录 剑来 神霄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