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00章(第 1/3 页)

    讲到表演,两位制作人、编剧都懂得欣赏,却不像后世那些票友一样,上手就能唱能演。

    宋时跟他们谈度曲填词,二人都能侃侃而谈,比他还熟练;但讲到手眼身法步,就只知道些做熟的套路,更高级的表演技巧理论就得靠他这个六百年后穿越者了。

    这出戏不光是赵李二人的定情作,更是他这个隐形大男主的扬名作,必须得做好做精!

    为此他甚至不惜在晋江花了整整十五块钱,买下了一篇讲解戏剧表演程式的论文。幸亏前些日子投的一篇《古代僧人休闲活动状况》的科普短文过稿,给他赚了三十,打开晋江网便先有消息通知报喜,不然凭空出这么一笔钱,他总得心疼得一顿饭吃不好的。

    说到吃饭,此时也的确是该吃饭了。

    赵书生他们来的早,不必招呼,家里的厨子就已做了待客的菜。有福建风味的扣肉、蒸鱼,京里常吃的蒸的酱鸡、炒鸡块、干炸肉圆、汤肉圆作嘎饭,外添一大盘应时的酥炸河虾、小螃蟹,另四碟天目笋、酱瓜、茶干、糟鱼作下酒。

    酒是新做的甜酒酿,用井水冰过,喝着凉丝丝的解暑,却不上头,喝过酒还能对着稿子再战。

    因他之前改稿改得太狠,赵悦书和邓书生的脑子在他鞭策下狠转了一上午,腹中空空,两人都比平常饿得多,谦让两句,便都不客气地将筷子朝那几盘硬菜伸去。

    而负责任的审批主管领导宋三元此时已经主动担起了艺术指导的重任,拿汤匙随意舀着壳酥肉嫩的炸小虾小螃蟹吃,在脑中翻看新下的论文。

    这篇论文从古代歌舞百戏一直写到现代京剧和地方剧种。他并没直接跳到现代戏,而是先看了看自己身处历史时段的戏剧艺术特点:

    明朝前期的确是北曲南戏泾渭分明,杂剧算是士大夫之戏,而南戏则被视为下品,只有文社书生肯写戏,南戏中也没几个名家。而到正嘉年间,大量南方才子、士人开始创作戏曲,南戏北曲也渐渐交融,北方杂剧吸取了南戏的形式,也从四幕短剧拉长到多幕的联续剧,戏、剧中都有南北曲混用的情况……

    历史的经验证明,他的设想是完全正确而且必然会成功的!

    只要这出戏做好了,他就是戏曲史上南北合流的第一人,不但能上专业论文,百度百科,说不定大学戏曲课选修课上讲到郑朝戏曲发展时,都得提他宋三元两句!

    十五块钱花得真值,一点儿都不肉疼。

    宋时越想越精神,干劲满满,饭都不想吃了,只捧着一杯冰酒酿慢慢喝着,边喝边细品比酒浆还醉人的论文。

    这篇论文也挑得正好,其中就有古代戏曲手眼身法步的具体讲解,也有更高层次的理论总结。从明晚期开始,便有名家总结戏曲演员最重要的“神”与“技”,即训练其神情与身段;而到清代这个戏曲兴盛的顶峰,昆曲名家黄旙绰等人在《梨园原》便已提炼出的戏曲身段“八要”,正好适合给他们这个剧组讲解。

    ——毕竟民国以后就写白话文了,还掺了许多国外表演理论,不好翻成文言文,不如这个省事。

    他投入地看着论文,竟不知对面两位什么时候停下了筷子,低声唤他:“宋兄,宋状元?莫非宋兄身体不适,不思饮食?我等早不知如此,竟还来打扰,实在不该。”

    宋时其实没病,只是忙起工作来,哪儿来有闲心吃东西呢?

    五一长假本质可是来自后世的“五一劳动节”,劳动二字怎么解释?大好时光,不就应该努力加班吗?看看他师兄——人家怎么就能把劳动节发动成满朝上下都要干活的节日,怎么还能利用工作之余到民间走访调查不称职的武将?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谁把谁当真 上瘾 温柔予你 专属深爱 仵作惊华 他喜欢你很久了 偏执狂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 温香艳玉 夜行歌 偷香 最后一只瓢虫 丞相不敢当 娇瘾 魔种降临 神颜主播又封神了 不循(重生) 白色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