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我要成为世界第一!(第 2/4 页)

    “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呗。”

    确实,姜长庚所说的现象,不止在天河,在全国都是很普遍的。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高层当局对文化输出这一块,确实是不够重视。

    不止作为体育运动的散打,还有摔跤,兵击,以及很多其他的夏国传统艺术文化,别说对外输出了,连传承都是很大的问题。

    年轻一辈的人跑去学泰拳,学拳击,学跆拳道空手道这些舶来品,不是他们不想学自己国家的东西,而是他们即便想学也很难学到。

    其实相较于泰拳,拳击等主流格斗术,散打是技术最全面,最灵活的。

    但就是发展不起来。

    为什么?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做好市场化。

    就拿散打为例,当前夏国主流的散打练习者,都是体制内的运动员,比如各个省,市的散打队成员,这些人读书的时候就是体育专业,毕业后就是专业的运动员,领工资的那种。

    这些人的在各自的运动队里的收入,基本上也就是温饱有余,富贵不足,退役之后,除非参加过重大比赛,拿过大奖,否则,有资本开馆收徒的人并不多。

    这也是散打馆在国内数量稀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拳馆数量稀少,导致这门运动在民间的普及率极低,普及率低,就没有知名度,没有知名度,来自民间的练习者就少,练习者越少,散打馆的收入就越少,拳馆收入越少,拳馆数量也就越少。

    如此日复一日,恶性循环。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国民尚武精神的缺失。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根本没有格斗运动这一概念,什么格斗运动,那不就是打架么?

    “不管怎样,动手打架就是不好的。”

    “成绩不好的孩子才去学体育。”

    这些话,相信很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这种重文轻武的观念,几百年来根植国人的内心,这也导致国内的商业性格斗赛事是少之又少,除了体制内举办的一些赛事,民间自发成立的商业性赛事真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没有商业性赛事,散打运动员的收入又从哪来呢?

    林晨初中的时候,他们学校的一个保安,就曾经拿过省级的散打锦标赛冠军,但是那个冠军的奖金也就几万块钱,再加上他出身贫寒,没什么家底,没钱开馆收徒,最后没办法,只能去给林晨他们初中当门卫。

    这不是个例,在国内的搏击运动员这个群体里,类似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甚至有不少练散打,练传统摔跤的,退役后为了生计,都改行去教跆拳道了。

    不管林晨如何百般看不上跆拳道,但不得不承认,在商业化和文化输出这方面,跆拳道是真的强。

    这年头,你随便找一个上点规模的居民社区,外面都必定会有一家跆拳道馆。

    女孩送去学芭蕾舞,拉丁舞,男孩送去学跆拳道,很多家长都会这样。

    虽说跆拳道实战不行,但是人家有钱赚啊。

    等你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你实战有多强,有用吗?

    相比起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的运动员,搏击运动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要低上许多。

    而在国外就不同了,一名优秀的搏击运动员,身价可是不低的。

    不管是拳击领域的迈克尔泰森,梅威瑟,帕奎奥,还是综合格斗ufc的各个明星选手,这些家伙的收入,都堪称天价!

    这些都是建立在国外的格斗事业高度商业化的前提下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谁把谁当真 上瘾 娇瘾 仵作惊华 温柔予你 刺青 专属深爱 他喜欢你很久了 偏执狂 攻玉 夜行歌 殿下让我还他清白 温香艳玉 宠她 最后一只瓢虫 择木而栖 魔种降临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