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梦的解析与应用8(第 3/4 页)
卡萨金坚信,对这样的梦的全面认识和分析,会成为病情诊断极有潜在价值的手段。
像上面那位女病人的肺结核疾病,我们虽然目前已经由疫苗可以很好地进行控制,但还要做好防护工作,以防止类似的疾病在人群中扩散。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儿童按时接种卡介苗。
接种后就能增强免疫力,能避免被结核杆菌感染而患病。
(2)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出的带菌飞沫会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病人出门要戴口罩,不应随地吐痰。
病人的被褥、衣物要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消毒,食具、器皿应该分开使用。
(3)居室应该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天应开窗3次,每次20~30分钟。
(4)对肺结核应有正确的认识,目前肺结核有特效药,疗效十分满意。
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
应有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否则容易复发。
(5)可选择气功、太极拳能项目进行锻炼,使机体的生理机能恢复正常,逐渐恢复健康,增强抗病能力。
平时注意防寒保暖,节制房事。
(6)应戒烟禁酒。
吸烟会使抗结核药物的血浓度降低,对治疗肺结核不利,又能增加支气管痰液的分泌,使咳嗽加剧,结核病灶扩散,加重潮热、咯血、盗汗等症状。
饮酒能增加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导致药物性肝炎,又能使机体血管扩张,容易产生咯血症状。
两类梦对身体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做梦,就像我们都要吃饭穿衣一样,我们经常听说谁买了一件某某牌的衣服很好看,然后自己也去买一件;听说谁去哪吃了什么好吃的,然后自己也跑去吃一顿,但是却很少听说两人做一样的梦,或者听说谁做了一个美梦,自己也按照相同的样子去做了一样的梦。
这里就首先要了解喜梦和噩梦。
喜梦就是能带给人幸福感的梦,不管这种幸福感是喜悦也好,满足也好,或是愿望达成等等,在人一觉醒来之后,这些梦都会带给人美好幸福的感觉。
反之,噩梦就那些不能带给人们幸福感的梦,在梦里出现的情绪大多比较惊恐、悲伤、愤怒等,让人身心不悦,这些梦在当事人醒来想起后会有不悦的情绪,可能梦中的悲伤、惊恐、愤怒等情绪会一直延续到现实中。
梦的组成有很多部分,就像一幅很大的马赛克图画,这里有开心的、悲伤的、平和的、愤怒的等各种情绪,每一天的经历各不相同,所以每一天的梦就也各不相同,就算两天内经历同样的事情,但是由于关注的点不一样,梦境也可能不相同。
喜梦和恶梦的产生也跟这个有关联。
喜梦和噩梦都是都是身体接受刺激产生的大脑附着物释放的一个过程,是正常的现象。
这与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有关系。
对于一个小婴儿来说,突然大叫会惊吓到他,这种惊吓对于他未发育完全的大脑来说影响十分巨大。
大脑承担不了庞大的压力,就要不断向外释放,所以这个婴儿可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在睡梦中表现出受惊吓的啼哭,甚至在醒着的时候也会突然害怕,哭个不停,那是大脑在向外释放压力的表现。
但是,如果这种情况换作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他的朋友突然对着他大叫,可能不至于被惊吓,然后低低的咒骂一声,这件事情也许就过去了,不会再产生长期的影响,更不会有连续几天的噩梦,因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大脑抗压能力已经能够很快地转移化解这点惊吓。
喜梦和噩梦的产生就成因来讲,喜梦的成因相对简单,心情舒畅,遇上了开心的事情就会做让人身心愉快的梦,噩梦产生的原因就相对要多一些、复杂一些。
首先是来自身体上的不良刺激,比如人们小时候淘气,经常会爬上爬下,乱跑乱跳,难免磕磕碰碰,这种身体上的疼痛就会在脑海中产生记忆,大脑会再将他们释放出来。
如,小时候常常做梦从楼梯上掉下来或是摔倒,然后突然身体会突然抽动一下。
这正是证明了梦是大脑对刺激产生的分泌物的一种释放,因为小孩的好动和不太健全的协调能力使得他们总是摔倒或受到其他伤害,因此他们的梦中容易重现相似的场景。
其次是来源于精神上的不良刺激。
比如上班族在一段时间内精神比较紧张,工作压力比较大,上班疲劳,老板的要求苛刻。
那么,他的梦中就很可能还是在办公室内紧张忙碌的工作,等等。
这样的情绪和梦境是相互影响的,很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有的人会说,我的身体状况也很好,也没有什么不良的情绪,为什么还是会做噩梦呢?
其实大脑释放的不一定是你当天产生的不良刺激,也有可能是以前甚至是很多年以前的留下的阴影。
此外,不好的睡眠姿势以及睡眠中产生的一些不良刺激也会使你的梦变得不太美好。
如你本来正在做一个美梦,漫步在大草原,碧草蓝天,但是此时梦境外,你的脚滑出被子外面,渐渐冷了起来,可能梦境中的你就会突然踏进了冰天雪地中。
喜梦噩梦并不是绝对的、无法变化的,但是还需要注意身体健康,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这样才会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美梦入眠,第二天才会神清气爽,事半功倍。
梦少的负面效应
梦是大脑释放空间的一种方式。
中国人讲究的是“中庸之道”,凡事要有张有弛,如果白天的紧张生活是一个人的“张”,那么晚上的梦境就是所谓的“弛”,松弛有度才是健康的生活。
凡事都要符合客观规律,梦也一样,白天的时候,梦不太可能出现,因为这时候,人们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原因,大脑处于紧张状态,人体的主观意识很强,而梦境是潜意识较强的时候才会出现。
但是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或是精神比较放松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体的潜意识就占了主导地位,所谓的精神比较放松的状态不仅仅是指晚上睡觉的时候,在非睡眠时期,如果人的精神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思想依然会放空,不知道游离到哪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日梦”。
不管是白日梦还是睡眠时候做的梦,都有利有人们的身体健康,前者是让大脑在紧张的环境下,得到一丝放松,左侧大脑从语言区中得到解脱,右侧大脑开始幻想,这是两侧的大脑相互的张弛结合。
而睡眠中的梦,不仅是前面说过的,一种大脑释放分泌物的方式,一种排解压力的方法,梦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梦中的影像可以反映你的健康状况。
因为梦是多个器官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的分泌物在大脑中积压后的释放,也就是说,是多方面释放的集合。
若一个人的梦境中只有图像没有声音,那么很可能这个人的听觉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一个人的梦境中没有色彩,那可能是这个人的眼睛有什么病症。
所以,一个人的睡眠中一定要有梦,这样才符合张弛结合的规律,精神才能得以放松,才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发展,才是一种健康的表现。
那么睡眠中如果没有梦会怎样呢?
一些研究者为了探求梦境对人类的影响,想出了几种办法让人们的睡眠中没有梦,这样就能看出梦对于人类的健康有怎样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采用了三种方式干预被试者的睡眠,以破坏他们的梦,分别是全睡眠剥夺、部分睡眠剥夺和选择性睡眠剥夺。
所谓的全睡眠剥夺,就是被试者完全没有睡眠。
而选择性睡眠剥夺和部分睡眠剥夺相似,是在被试者即将进入睡眠的时候,将其叫醒,保持2、3分钟的清醒后在允许其继续睡眠。
或者是利用药物进行睡眠剥夺。
不管是哪一种实验方法,结果都向我们展示了睡眠中梦境的惊人作用,其中以全睡眠剥夺的被试者表现最为明显,在睡眠被剥夺的初期,被试者会产生一些不适,这是正常的生理习惯被改变后的反应,但是当睡眠被持续剥夺超过100小时的时候,被试者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很多人精神涣散,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有的人一言不发,有的人则是歇斯底里。
说到这里,想起自古就有的一种刑罚,就是不让犯人睡觉,这样几天过去,犯人的意识完全不受控制,很可能问什么就说什么很容易突破。
而进行选择性睡眠剥夺和药物睡眠剥夺的被试者,在重新投入睡眠的时候都不会很快进入深度睡眠,而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当不再对他们进行睡眠干扰的时候,他们会立刻进入快眼动睡眠,就是深度睡眠。
另外相同的是表现在睡眠被影响后的结果上,比如反应迟钝,记忆力差,这是常会遇到的,在为了某项工作或是其他原因熬夜甚至连续熬夜后,我们常常难以集中精力去判断什么事情,常常会恍惚。
有的被试者还会出现食欲异常,亢奋,焦虑,或者与之相反的低落,兴奋等情绪,有人的会减弱对攻击的反应和抵抗,而有人的攻击性会比平时增强这些人在恢复睡眠的日子里。
通过探测可以发现,他们的深度睡眠进行得很快,几乎可以立刻进入,恢复正常睡眠的日子里,上述的症状逐渐消失,恢复正常。
所以,有梦的睡眠,深度睡眠,对人类健康是很重要的。
另外,除了健康以外,快眼动睡眠对于人类个体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婴儿出生时,很多机体的发育并不完善,大脑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个时期的人要有充分的快眼动睡眠,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小孩子睡觉的时候很不老实,因为他们的梦比较多,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记忆的很多,什么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所以大脑要不停地为新的信息腾出空间,也就会不停的制造梦。
这样才能让至关重要的大脑得到良好的生长。
睡眠中的梦还可以转化人们大脑中的或是身体上的刺激,这是一种排遣的方式。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睡觉之前有时因为一些事,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像生气、悲伤等,带着这种情绪入睡的人,大部分会制造出一个有这种情绪的故事情节的梦。
在梦中,他们悲伤或是生气的情绪会在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情或是一个物体上发泄出来,这样在起床之后,往往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所以不管怎么说,有梦的睡眠才是健康的,反而言之,不做梦或者梦很少的人,大脑就很少或者根本不向外释放分泌物,这样久而久之,大脑占用的部分太多,会减缓这个人的反应速度,因为一些负面的情绪难以通过梦这一个渠道得到排解,这样的人精神也比较紧绷,压力比较大。
有关躯体疾病的案例解析
某重点中学的教师,平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不知道休息,近两个月以来,经常腹痛,严重时甚至直不起腰来,三十二岁的她去过几次医院的妇科,但是没有查出什么病。
有的医生说她是痛经引起的,但她自己知道跟痛经毫无关系。
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她在河里洗澡,一会儿工夫,河里的水突然没有了,她赤身裸体地站立在那里,好像没有一点羞耻感,也不难过,她自己都感到奇怪,因为在平时,她是个十分保守的人,甚至在夏天都不敢穿短袖衣服。
使她更加奇怪的是,一会儿周围又漫起了水,而且逐渐水漫过了她的腰部,并且感到两条腿之间似乎有一个东西在活动,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个婴儿。
她不但不惊奇、害怕,反而有一种安详、喜悦的感觉,整个精神状态焕然一新,但是忽然又感到自己的头部剧烈疼痛,后来自己的头发一缕一缕往下掉,甚至变成一个光头,并且在头部发现两个字“肿瘤”。
醒来之后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寻求解梦师的治疗。
这是个非常奇怪的梦境,在分析之前,首先了解了梦者的身体情况。
据她自己说,平时身体一直很健康,连一般的感冒都没有,只是近两个月来感到腹痛,但是在医院就是没有查出什么毛病。
解梦师根据梦境中,水的突然消失和突然出现,按照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观点,梦境中水的突然消失和发生,一种是出血现象,另外一种就象征着女性的月经问题。
梦者认可是自己的月经可能出了问题,她已经结婚三年了,一直没有生孩子,因为她害怕孩子会影响她的工作,但是她又希望有个孩子,一个健康、漂亮的孩子,所以她一直处于内心矛盾之中。
而最近已经两个月没有来月经了,她开始认为自己可能怀孕了,所以当妇科医生说她的腹痛是痛经,她非常清楚不是,但是她又希望医生告诉她,她怀孕了,但是医生没有满足她内心的要求。
所以在梦境中她要一反常态,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洗澡,敢于赤身裸体地站立在那里,当梦中自己在水里莫名其妙地产下一婴儿,她感到安详、喜悦,现实生活中的愿望在梦境中获得了满足。
但是梦中自己的头发掉光了,最重要的是头部两个字“肿瘤”,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而且不是一般的注意,所以解梦师建议梦者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尤其到肿瘤科去检查一下是必要的。
梦者接受了解梦师的建议,仔细检查结果,发现梦者脑垂体方面出现“肿瘤”,一周以后剃光了头部,接受了脑部外科手术。
有许多身患重病或疾病久治不愈的人,即躯体疾病之梦者,他们由于躯体不适而噩梦频繁,心情非常郁闷。
遇到这一类人,对梦的分析不要操之过急,要随时顾及病人的体质状况,梦分析的时间不能够过长,对梦境的理解和分析也要斟酌,不要采取单刀直入的方法,应该循环式地进行,并且时时要采取鼓励为主的原则,通过分析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调节自我的身心状态。
第九章如何才能掌控梦境呢
人是否能够控制梦境
因为梦境是在人体休眠的情况,在无意识或者说是潜意识中进行了,所以人类对梦境的探究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在很多人眼中,梦境的表现形式没有任何的依据和规律,也不受空间的限制,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排列,或者突然的场景转换。
那么我们所遭遇的梦境与现实生活到底有没有合理的联系呢?
如果有,这个相关联的切合点在哪里,是如何联系的,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这个联系控制梦境呢?
美国芝加哥大学克雷特曼实验室的德门特和沃尔珀特两位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梦境。
最初他们注意到,大多数刚来到睡眠实验室的新的受试者,在叙述他们梦中的故事经历时,常常把睡眠实验室这个新奇的环境编入各自的梦境情节中。
很显然,睡眠条件的改变会在梦境中得到反映。
德门特和沃尔珀特从中获取启示,并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
实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改变受试者睡眠时的环境条件,看它会不会在梦中得到相应的反映。
整个实验分三部分,先用冷水淋,继之以强光,然后再放音乐,结果在受试者的梦境报告中,只有42%涉及水,23%谈到光,9%提到音乐,这些数据看来并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还有不少学者做了相关的实验,结果使他们做出了同样多的、大相径庭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似乎已经趋于明朗化,即清醒时的环境遇到某些特殊的改变,在梦境中就会增加与此有关的新内容。
然而目前的问题焦点是怎样才能确切地掌握环境刺激和梦境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只有做到这一步,方有可能达到控制梦境的设想。
关于人是否能控制梦境内容的问题,迄今为止能够做出的回答仅仅是:入睡前后的外界刺激看来是可能被编入梦境的。
不过涉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生理机制和它的规律性,由于变化因素太多,目前还难以将它规范化。
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们都感到,通过控制入睡前后的条件来影响梦境内容的实验十分复杂和困难。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有一套更为精确的度量梦境内容的方法,然后才能理解梦的意义,最终达到控制梦境的目的。
我们是否可以修改自己的梦境
梦是你的潜意识导演的作品,就像是电影,电视,或者说是在写一本小说。
问梦如同点播节目,但是你知道吗?
现在我们的电视即将被交互式电视代替,将来的交互式节目将允许观众影响节目,例如,一部交互电视剧播出时,演到女主人公在舞厅看到男友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观众可以用控制键盘,决定女主人公是转身跑开,还是冲上去打架或是装作若无其事地上前打招呼,而后边的剧情发展也就因此而不同了。
我们和梦的关系,也可以是交互式的,我们可以以种种方式影响梦境,实际上这意味着我们用梦所用的象征语言和自己心中的潜意识交流,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想法。
基本的“造梦”方法是在睡前向梦提要求。
要求梦消除或改变一些消极的东西,使自己的心灵成长。
提要求的方式和向梦提问一样,是睡前用简单、无歧义的语句向梦提出,也同样要遵守我前边提出的要点。
与问梦不同的是,这里我们所说的要求指令,都是直接关于象征形象的。
例如,“当梦见那个脏孩子时,不要打他。”
而不是说:“我要接纳我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
有人曾经自发地用过这种方法。
那是他刚开始自己在一个屋子里睡,离开母亲有点害怕,所以每天夜里都做噩梦,形形色色的鬼怪在梦中出现。
有时甚至一闭眼,还没有睡着,脑子里就出现一只猛虎。
吓得他不敢睡觉,但是不睡又不行,他也不愿放弃自己独占一屋的快乐和自由。
于是在他不堪忍受时,他对自己说,“一会儿再梦见鬼,我要和他搏斗。”
一会儿睡着了,鬼出现了,他想搏斗却动不了,鬼在威胁他似乎还嘲笑他,他吓醒了。
醒后他对自己说:“一会儿再梦见鬼,我要努力动,和他搏斗。”
过一会再梦见鬼时,他努力动手,和魔鬼搏斗。
结果梦见手微微动了,鬼没有跑,他又吓醒了。
他马上重复指令,继续睡,继续努力搏斗,不久他梦见鬼时,就能梦见自己和鬼在搏斗,梦见鬼被他打败。
从此他不再梦见鬼了。
这就是引导梦境改善心理,梦中的鬼来源于内心的恐惧。
“和鬼搏斗”则意味着“战胜恐惧”,当他在梦中战胜了鬼,他在实际生活中也就战胜了恐惧。
引导梦境的要点是,当一个消极的形象或主题反复在梦中出现时,首先分析一下梦,了解一下其意义。
例如,反复梦见被追赶。
首先分析梦,判定被追表示有一种恐惧。
然后,根据追你的人的特点,判定你所恐惧的是什么。
如果具体意义不清楚,第一个指令是“正视问题”。
例如梦见被追,梦中却看不清追赶者,或者甚至没回头看见过追赶者。
那么第一个睡前指令可以这么说:“我要在梦中回头看看谁追我!”
因为不回头看追赶者象征着“不正视危险”,而回头看追赶者则象征着“敢面对危险”,“敢正视困难”。
心理学家盖尔·戴兰妮说:“如果你醒着时经常暗示自己,要正视和反抗梦中的敌人,并且问他为什么要威胁你,那么就会成功。
这也许会立即做到,也许要花上几个月,但你终究能做到。
这时你会感到大功告成,直至白天仍然如此,你由此而获得了新的勇气和胆量。”
在遇见梦中敌人时,杀死敌人不是很容易成功的,有时你梦中向敌人连发几弹,敌人中弹而就是不死。
有时好容易把敌人打死了,过一会他又复活了。
这很自然,因为克服自己内心的弱点和缺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一时胜利了“杀死了敌人”,还有可能反复(敌人死而复生)。
所以你需要坚持,也许要坚持几个月,才能大功告成,获得勇气。
杀不死敌人也可能表明你采用的方法不对,战斗和杀死敌人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也许你应该试一试其他方法。
安抚驯服敌人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一个自律甚严,勤奋刻苦的学生常梦见被野兽追赶,他也想杀死这野兽但是却杀不死。
实际上这野兽代表的是他内心中“想要撒撒野”的需要。
他自律太严,对自己全面发展反而不利。
他没有娱乐,白天晚上刻苦学习,也很少休息,这对他的生命已经产生了损害。
在梦中他想杀死野兽,也反映了他的一贯态度,压制自己,这已使他产生了疲倦和厌学感,而且长此以往,他的健康也会受到损害。
现在的他,已经有头痛、乏力、失眠等一系列的不适了。
所以他需要的,不是战胜敌人而是安抚驯服敌人,安抚驯服那个野兽。
如果我有机会和这位朋友谈,我将让他在梦里给那野兽一些食物,并且告诉它,虽然客观条件不大允许让它完全吃饱,但是总会给他一些吃的,请他理解。
另外,在这几天,将让它好好吃好好玩几天。
在实际生活中,也要放松一下自己,做到劳逸结合,这样野兽也就不会再追他了。
盖尔·戴兰妮指出,理解梦中的敌人,与之和解是另一种很好的方法。
我们从她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这种理解的方式。
玛丽·埃伦的梦:“我待在自己的屋子里,这时一群年轻的歹徒闯进屋子打算向我行凶。
我设法将他们骗走,然后关好门窗。
我想这下可安全了。
然而当我惊魂未定时,他们又来了,又以新的手法恐吓我。
他们长得像巨兽,有长长的触须,眼睛突出,皮肤似海怪。
我不想让梦中的恐惧压倒我,于是我壮起胆子说:‘你们又来了,这下又要干什么?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