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2(第 3/4 页)

    研究人员认为,做梦是将新获得的情报信息与遗传下来的本能结合起来,把丰富的经验留存在记忆当中。

    有不少实例都表明,梦帮助很多科学家解决了悬而未决的难题。

    其实,这要归功于右脑的功能,许多研究表明:右脑是祖先脑,我们祖先的优良传统与智慧都会通过右脑传承下来,而且右脑是无意识脑,也是节能脑与行动脑,更为神奇的是右脑还是创造之魂,因为右脑的祖传因子、10万倍于左脑的信息以及迅速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使它具备了卓绝的创造天性。

    爱迪生说过:“我一辈子都梦见自己在发明。”

    牛顿也经常在梦中有所发现。

    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长期试图为苯分子找出一个科学的结构式,后来梦见六条蛇首尾相接的图景,醒后解决了苯的分子结构是环形的。

    美国研究硫化橡胶的科学家查尔斯·古德伊尔,研究多年没有结果,1939年,他在梦中有人直接告诉他不妨加上硫黄试试看,于是他获得了成功,发现了橡胶的硫化作用,并解决了橡胶老化的科学难题。

    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四、增强记忆

    长期以来,多数人认为做梦会不利于人的记忆,但近年来对睡眠的实验研究表明,做梦能增强记忆。

    巴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先让受试者在实验室睡眠5小时,于清晨4时30分唤醒起床,让其观看一组线条画卡片,观看两遍后,要求他们凭记忆写出看见过的东西。

    然后让受试者上床再睡2小时,继续回忆看过的东西。

    结果,凡是在最后的两小时睡眠中有梦的眼快动睡眠占有相当比例的受试者,均没出现记忆下降,甚至还有所增强,他们能够回忆出比2小时以前更多的卡片。

    而最后2小时睡眠为非快动睡眠者,没有做梦,记忆力均下降,他们能够回忆出的卡片数目比2小时以前减少了。

    另外一组最后2小时未睡觉者,记忆力也较之前下降了。

    一些科学家为了把梦和记忆的关系搞得更清楚,他们就通过对睡梦中的人的大脑进行扫描,发现一个人在清醒的时候来学习新东西的大脑部分在他睡眠时仍然继续紧张地处理外来信息。

    五、预示未来

    占卜者一向认为,梦是吉凶祸福的先兆。

    远古的人之所以迷信,主要在于他们把这种先兆看做是神灵或鬼怪的象征。

    中国古代有些学者并不迷信占梦,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一些梦是可以预测未来的。

    当代的科学家们,通过超心理学及心灵感应等现代研究方法,虽然发现了这种神秘体验的客观性,但也未认同这种迷信的论调,而是用科学的方法进一步地论证这种神秘体验科学观。

    其实,一些科学事实就能告诉我们,这种神秘体验的客观存在性与事实性。

    因为,凡是大自然的变异,如地震、天灾等,当它们处于最初阶段时,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这种刺激在某些人的睡眠中即可形之于梦,见梦之后不久便会发生。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事实,来认识一下梦的预感功能这种神秘的体验。

    荣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久,就通过对德国病人做的梦的深层分析,预言“金发野兽”随时有可能冲出地下囚牢,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在希特勒崛起之前若干年,荣格就已作出了这一预言。

    在邓恩所著的《时间试验》一书中,他认为时间有相互垂直的多维分支,任何人的知觉,不仅可以接触现在,也可接触过去和未来,因此产生了预言性梦,是可以信赖的。

    但是,由于梦预言的事实,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发生在一段时间以后,所做的梦,有一些可能被遗忘了,这一事实,却很少被人们注意。

    阿拉伯的神话来自梦境吗

    每一个民族的梦,或者广义上的梦如神话、传说等,都有这个民族的特点,这个特点和这个民族的性格有关,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

    很有趣的是,有些时候,一个民族的“梦”,甚至似乎和他们的未来有关。

    比如阿拉伯人的梦就是这样。

    我们没有办法找几个阿拉伯人来,给他们解梦,所以在这里所讲的是阿拉伯人的故事,阿拉伯人的文化之梦。

    在阿拉伯故事里,我们经常发现一个常见的主题,就是“发横财”。

    我们最熟悉的“阿里已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都是这样的故事。

    阿里巴巴和阿拉丁都不是靠自己劳动致富,而是靠从外人那里得到了意外的财富而一变而富有。

    特别是阿拉丁的故事,简直是阿拉伯人后来的命运的绝妙的写照。

    阿拉丁是一个天真。

    顽皮并不勤劳的孩子。

    有一次,一个外国的魔术师来到这里。

    这个魔术师知道在这里的地下有一个宝库,里面有许多珍宝,其中最重要的珍宝是一盏神灯。

    魔术师可以用魔法打开地下宝库的门,但是,魔术师自己不能进去,要让阿拉丁为他取宝。

    魔术师用魔法打开了门,阿拉丁走进地下宝库,发现里面满是宝物。

    树上有黄金、白银还有钻石。

    但是阿拉丁只拿了最珍贵的宝物——一盏旧的油灯。

    这就是所谓“阿拉丁神灯”,有了这盏灯,他就可以要什么有什么。

    他只需要擦一下神灯,就会出现一个魔鬼,他想要什么,只要和这个魔鬼说一声就行。

    谁是神灯的主人,魔鬼就为谁服务。

    阿拉伯人在以后果然遇到了魔术师——科学家。

    在原始的象征中,科学家就是魔术师。

    在中东文化中,魔术师不是那种在舞台上、演一些假的戏法的人,而是真有法术,可以用魔力呼风唤雨的人。

    科学家就像这种魔术师。

    马克思也曾经把科学比为魔术。

    因为,科学家以一种在较原始的人看来神秘的法术,应用一些神奇的器具,真的可以实现一些奇迹。

    他们可以用一只钥匙,就让一个铁做的。

    名叫汽车的小房子跑起来,还可以借助飞毯似的东西飞上天空,可以移山填海,而最特别的是:可以打开大地的门,而科学家的确为阿拉伯打开了大地的门,也就是说,在大地上钻井。

    在地下宝库中,最珍贵的宝物是油灯——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油、石油。

    这就是魔法师(科学家)给阿拉丁带来的宝物——油井。

    有了油井这盏神灯,阿拉丁(阿拉伯人)就想要什么有什么。

    在故事里,阿拉丁和给他带来机遇的魔法师并不友好。

    魔法师希望阿拉丁满足于得到金银,把神灯让给魔法师。

    但是阿拉丁当然不愿意,他认为魔法师只是在利用自己因此对他也没有好感。

    ——一直到现在,海湾战争等一系列冲突也许仍可以说成是:阿拉丁和魔法师继续在争夺神灯。

    那么,阿拉丁用神灯主要做了一些什么呢?

    故事里说:

    阿拉丁爱上了一位公主。

    国王当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了,于是他要阿拉丁盖起一座宫殿。

    否则不能娶她的女儿。

    而有了神灯,盖这个宫殿还不容易?

    于是,国王惊讶地发现,一天之后,在原本是一无所有的荒漠上,盖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如果你有机会到阿拉伯国家,见到了极为豪华的大厦,你要知道,那就是阿拉丁的宫殿,是神灯为他建立的宫殿。

    阿拉丁的故事仿佛一个预言,而这个预言今天完全实现了。

    我们似乎可以说,阿拉伯人的集体潜意识,或说深层的直觉,早已感觉到在这片荒漠的地下有一个和油有关的宝库,一旦有“外国魔法师”来,就可以为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了。

    文学艺术的轨迹为何会在梦中交汇

    从现实的文学创作中可以发现,梦已经成为不同文学创作轨迹的交汇点,一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大量的有关梦的文学创作。

    同一时代、以同一文体为主进行创作而风格迥异的作家,虽然创作的差异十分明显,但在描述梦这一点却能够形成一个共同的交汇点。

    梦作为人生体验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在本源上与文学创作是同一的。

    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与文学创作在想象上有共通之处。

    据《异梦录》所载,唐宪宗元和年间,沈亚之前往邠地,出长安城,寄宿在橐泉邸舍。

    入夜,沈亚之梦见秦穆公对他说:“寡人有爱女,与大夫备酒席。”

    一年之后,公主忽卒,穆公为之追伤不已,让沈亚之为她作墓志铭。

    后来醒来,沈亚之还依稀记得所作铭文为:“白杨风哭兮,石甃髯莎,杂英满地兮,春色烟如;朱愁粉瘦兮,不主绮罗,深深埋玉兮,其恨如何·”文辞之美,颇可观赏,足见梦中思维是如何的恍惚缥缈。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其创作过程中,与梦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是记载中利用梦创作散文、诗、词最多的文学家。

    其中广为流传的便是他根据梦境所作的一首名垂千古的佳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神宗熙宁八年的一个晚上,东坡做了回乡与亡妻王弗轩窗幽会的梦。

    梦中,苏轼风尘仆仆,回到家里,只见年轻貌美、风姿绰约的王弗正在临窗梳妆。

    彼此十年不见,生死相隔,乍见之下,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一时无从说起,只是两情脉脉,默然相对,泪流满面。

    梦醒,苏轼感触万端,提笔记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实,这是苏轼潜意识一直压抑的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潜意识在梦中显露,情到深处激起了苏轼的创作灵感。

    近代美国作家罗伯特·史蒂文森在回忆他创作《吉基尔博士和海德先生的相遇》时,说是梦中人物帮了他大忙。

    这篇小说他构思良久,但尚未动笔。

    后因经济拮据,急需写书来赚钱,结果坐了两天,笔端仍十分滞涩。

    不料夜间睡梦中这故事的情节完全展开,吉基尔博士和海德先生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以两种身份行事,当他是吉基尔博士时,对于海德先生的行事一无所知;当他是海德先生时,对吉基尔博士的所作所为也完全不晓。

    故事里的人物性格的转换写得极为生动,以致心理学界都把吉基尔博士和海德先生引为双重人格的典型范例。

    这实际是作家潜意识的“双重心理”在梦中的表露,梦抒发了作家一直潜抑的情感,也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绝妙的素材。

    许多作品的题材都源于梦中,更有许多作品本身就是对梦的解释。

    亨利·詹姆斯的《快乐的科纳》就是依据他13岁时做的一场噩梦创作的。

    他描述道:“这是我生平最骇人听闻,也是最美妙的噩梦。”

    在这个梦和那篇小说中,一个人与追逐他的一个幽灵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

    他还在其最著名的小说《螺丝在拧紧》中表现了随噩梦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的实在感。

    这部小说的读者一直不清楚那位女教师是不是陷入了幻觉,她遇到的人是真人还是鬼神,这种无法区分噩梦体验是真还是假的模糊状态正是噩梦的特点。

    这些解释或描述梦境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对作家自己潜意识的深度挖掘,将自己的心声借助虚构人物表达出来,更能引起读者内心情感的共鸣。

    奥地利著名作家里尔克在文学创作中特别地注重“睡梦中出现的形象”。

    他认为创作要避免常见的主题和普通的形式,而要直接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内心生活,从自身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里寻找题材,寻找那些一闪即逝的念头和对美的信仰,这里边包括了梦以及梦幻的根本之要素。

    同文学作品一样,音乐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方法,也是潜意识真实流露的另一艺术形式。

    通常能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音乐,都是音乐家用心谱写的潜意识的音符的自然组合。

    舒伯特名作《b小调交响曲》,就是在梦中完成创作的,从常识来看,交响曲原该有五个乐章,可舒伯特在梦里,却只创作了三个乐章,而梦醒之后灵感又全部消失,于是《b小调交响曲》,也被称之为《未完成交响曲》,又被后人叫做“梦之作品”。

    意大利著名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塔蒂尼,一次梦中,他把自己那把心爱的小提琴交给魔鬼,魔鬼高兴之下,当即操起这把小提琴演奏了一支曲子。

    美妙的旋律把塔蒂尼听得如痴如醉。

    梦醒后,塔蒂尼迅即记下梦中所听曲子,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魔鬼的颤音奏鸣曲》的由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着迷 主角姜栀商池 母亲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九层梦境 穿书自救指南 禁忌为何物 官场生存手册:权力征途 顶级猎食者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日夜妄想 兄妹 修罗斩神 疾风吻玫瑰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穿书八零军官老公是个宠妻狂魔江念姿沈程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夺嫡叶娇李策 良辰美景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