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4(第 1/4 页)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4

    童年经历是梦的重要来源吗

    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一书中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专有名词遗忘、外国字遗忘、一般名词与字序的遗忘、童年回忆与遮蔽性记忆、语误、读误和笔误、“印象”及“决心”的遗忘、“误引行为”、“症状性行为”及“偶发行为”、“双重错失行为”和其他各种错误行为等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心理根源,从中发掘潜意识的存在。

    弗洛伊德不仅引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材料,也引用了自己的实际经验,然后经由自我分析的方法,进行透彻的研究。

    弗洛伊德说过:“遗忘的机制,尤其是想不起名字,或名字的暂时遗忘,都是当时出现的潜意识的一股怪思潮,阻挠了名字的有意再现。

    在被阻挠的名字和阻挠该名字的症结之间,存在着一种自始就有的关联,或者是一种经由表面关系而形成的(也许是经过人为的方法)关联。

    避免唤醒记忆中的痛苦,是这类阻挠的动机之一。”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童年生活经历的遗忘问题始终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在歇斯底里病的研究和梦的解析中,歇斯底里病患者的病源多数是早已潜伏在童年生活的“痛苦”经历中。

    而在梦中出现的许许多奇形怪状的幻影也不过是童年生活经历中那些被压抑的因素的重视。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能详尽地重现童年生活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对任何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了如指掌。

    但是,可惜的是,童年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已从记忆的王国里消失殆尽。

    只要我们仔细地回忆自己的童年,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而忘记的那部分又恰恰是对自己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童年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被压缩到潜意识中去,而那些能勾起痛苦回忆的部分就是被压抑得最厉害的部分。

    然而,这些被压抑的部分又最活跃、最不安分。

    所以,它们虽被压抑在心理的底层,但要千方百计表现自己。

    意识对它们的自我表现企图给予了严密的监督,以致使它们不得不以变态心理或梦幻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弗洛伊德研究日常心理时,他又发现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痛苦经历,有时也可以片断地、不成规律地、改装地表现在日常记忆中。

    这是一种偶发现象,是在意识不备或注意力转移的时候偶然表现出来的。

    这一现象再次证明被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童年痛苦回忆一刻也没有停止活动。

    它们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在正常心理活动中冒现出来,但在偶然情形下,一旦有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出现在意识层面上(哪怕是只有一点点的连带关系),又存在着其他有利于它们冒现的条件(如意识注意力的暂时分散等),它们就可以冒现出来。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其冒现的程度也是极其有限的(只能是片断的、破碎不堪的或甚至是被歪曲、被改装了的)。

    意识绝不容许这些痛苦的童年经历“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因此,纵有偶然机会它们也只能零碎地表现出来。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童年的遮蔽性记忆的例子,说明这一记忆所隐含的内在意义。

    有位二十四岁的青年,梦到了一幕五岁时的情景:在花园的凉亭里,他坐在姑姑身旁的一个矮凳上。

    她正教他认字母,他觉得自己很难分清字母“m”和“n”。

    所以他要求姑姑告诉他如何区别二者。

    姑姑说,“m”这个字母整整比“n”多了一笔。

    这段完整的记忆意味着什么呢?

    是不是表明这个青年从小就好学,而且即使到长大后也仍然有很强烈的求知欲,以致念念不忘早期学习的那段印象?

    可是为什么他只偏偏记住了这一段?

    为什么记得如此完整而清晰?

    就连这位青年自己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这段记忆遮蔽了童年时期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即儿童想要了解男人与女人的区别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几乎为大多数儿童所共有。

    显然,这位青年在童年时也有这种好奇心。

    弗洛伊德说:“就像他想分清m和n这两个字母一样,后来他也想知道男孩和女孩究竟有何不同,真希望姑姑在这方面也能教教他。

    一旦他发现,两方面的差别很相似——男孩也只是比女孩多了那么一部分,他才记住了孩童时期的那种好奇心。”

    正如弗洛伊德的发现,潜意识在生活中总会时不时地冒出头来,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如同在梦中一样经常发生潜意识的干扰性活动,这也就有力地证明了潜意识的原始心理活动是做梦心理和精神病发作的基础,也是常态心理的基础。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说

    在梦的研究中,另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年),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在世界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评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荣格在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中,曾对梦的形成机理作出了专门论述。

    荣格认为,梦有象征意义,但梦的象征作用主要体现的是集体无意识,只有将梦具体化后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

    他认为,梦给了人们一个在生活中寻找平衡的途径。

    因此,荣格认为梦的功能主要是一种补偿性的。

    他指出梦总是强调另一方面以维持心理平衡,梦的一般功能是希冀恢复心理的平衡,它通过制造梦的内容来重建整个精神的平衡。

    比如,一个人劳动了很长时间,整个大脑里充斥着劳动,他就会在睡眠中梦到进行某种娱乐或休闲活动,以消除疲劳。

    因此,荣格认为,梦是试图告诉梦者:他必须尽快处理可以改进生活质量的事情,梦里所出现的情境大多是在现实中所无法经历的。

    但是,到底怎么样才能明白梦传达的信息呢。

    荣格认为,在梦的解释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了解梦者,但是,但是“现实中的梦者”只提供了一部分的解梦信息。

    为了得到梦者的无意识信息,荣格也像弗洛伊德一样运用自由联想进行解梦。

    他的自由联想比弗洛伊德所规定的更加严格与严谨,荣格希望联想直接与梦的意象相连,这样,所收集到的梦的不同部分的联想就可以加以比较,并与梦者梦里的情境相对照,从而得出梦者梦境的内容。

    有些梦本来就无法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做的只能是瞎猜了。

    荣格对此的解释是,对一些特殊的梦的堵截,还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靠的方法或令人满意的理论。

    荣格对梦的精神分析还有一个特点,他不仅重视对梦进行个别分析,还非常重视对梦的系列分析。

    他认为,跟梦的个别分析相比,对梦的系列分析更重要因为梦者在一段时期内的做梦的系列,可以提供一个连贯的人格画面,它们可以通过揭示某些反复出现的主题,显露出梦者心灵的主要倾向。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个病人来找荣格。

    他40多岁,出身寒微,靠奋斗当了一所学校的校长。

    近来他患了一种病,眩晕、心悸、恶心,衰弱无力,类似瑞士的高山病。

    他说他做过三个梦。

    第一个梦是:

    他梦见自己身在瑞士的小村庄里。

    身穿黑色长袍,显得庄重严肃;他腋下夹着几本厚书。

    有几个孩子是他的同学。

    孩子们说:“这家伙不常在这儿露面。”

    按荣格的解解梦说得是:不要忘了你已从小村庄走到了校长位子。

    有如一个登山者,你一天爬到了海拔6000英尺,已经累坏了,不要想再“往上爬”了。

    荣格说:你产生高山病症状也正是这个原因。

    校长的第二个梦是:

    他急于出席重要会议,但衣服找不到了。

    好不容易找到衣服,帽子又找不到了。

    找到东西出门又忘了公文包,等他取了公文包跑到火车站,火车刚刚开出。

    他的注意力被引向铁轨,铁轨是这样的:

    他处在a处,心想:“司机如果聪明,机头到d处时不要加速,要不然他身后处于拐弯处的车厢就要出轨。”

    机头刚到d,司机就全速行驶。

    果真火车出轨了,于是他大叫一声醒来。

    荣格说他梦中的阻碍是自己的内心。

    内心提醒他不要急着上火车。

    火车司机就是他的理智,司机看到前边的路是笔者,就急于加速。

    正如他急于追求更大的成就。

    但是司机却忘了火车尾巴,正如他忘了他的心灵的另一部分——无意识。

    他的第三个梦里梦到了一个怪物,半像螃蟹半像蜥蜴。

    他用竹竿轻敲怪物的头,把它打死了。

    荣格说这个梦反映了梦者的“英雄主题”,他与怪物的搏斗,是英雄与龙搏斗这种神话的变形。

    这个怪物又是脑脊髓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象征。

    梦的意思是再次提醒他,如果再这样下去,你的身体要和你作对了。

    三个梦都是要警告他,不要继续拼命工作。

    其实,荣格的解梦学说也有许多不足:

    (1)他把梦看成是由某个主体传递出来的信息,具有创造性,但他却无法解释这个创造主体是什么。

    (2)他认为梦并无显、隐意之分,只是朴实地宣告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的意思是什么,但对梦为何使用象征手法却避而不谈。

    (3)荣格认为:“梦是持续不断的,甚至清醒的时候也在做梦,只不过是在清醒的时候,意识的呼声如此之大,梦的低语便被湮没无闻罢了。”

    荣格是如何用自己的梦境来阐释集体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大胆研究了人类未开垦的心理学领域——潜意识,从而把潜意识理论推向顶峰。

    其后,弗氏弟子从潜意识出发把精神分析运动发扬光大,荣格可以说是潜意识理论的集大成者。

    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但后期他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发生分歧,从此在探索潜意识的道路上分道扬镳。

    他扩大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把集体的或种族的为所有人承继下来的并为所有人所共有的潜意识包括在内,从而提出“集体潜意识”的概念。

    集体潜意识位于心灵深处,这是荣格提出的一个引起最多争议而又最晦涩难懂的概念。

    荣格举了自己的一个梦为例:我在一幢陌生的两层楼房里,这是“我”的房屋,我发现自己是在楼上,这间精致的客厅是用洛可可风格的老式家具布置的,墙上挂着优美的古画。

    我惊讶,这怎么会是我的房子呢·心想倒也不坏,但不知楼下是什么样子。

    沿楼梯下到底层,楼下的一切更古老,大约是15世纪或16世纪的房屋,家具陈设是中世纪的、红砖地面,到处光线昏暗。

    我从一间房走到另一间房,心想要把整幢房子都察看一遍。

    我遇到一扇沉重的门,推开之后,发现通向地下室的石阶。

    沿石阶下去,便置身于一间华美的拱顶厅堂,看来年代十分久远。

    由墙上的古砖我断定是罗马时代的旧物,于是兴趣大增,更仔细地察看地面。

    地面由石板铺成,一块石板上有环,拉起这块石板,便看见一条狭窄的石阶小路通向更深处。

    我又沿此石阶而下,进到岩石间一个低矮的洞穴,地面有很厚的灰。

    中间有散落的骨头和碎陶,像是原始文化的遗迹。

    我找到了两个人类颅骨,已裂成两半。

    至此我便醒了过来。

    对于这个奇特的梦,荣格本人认为:这幢房子就是他精神活动的象征。

    楼上的客厅象征意识部分。

    虽然式样古旧一点,却有可以居住的气氛。

    楼下是潜意识的第一层。

    越往下越异样、越昏暗。

    在洞穴里他找到了原始文化的遗迹,就是他自己身体里原始人性所在,人的原始精神活动接近于兽性。

    在这史前时代的洞穴里,原始人居住之前便由兽类占有的。

    他突出心理结构的整体性,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自我)、个人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

    个人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作用比意识大,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梦和幻想等。

    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的内容是情结,情结往往具有情绪色彩,来源于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例如,经常受到父母批评会产生“批评情结”,与本性不和谐的道德冲突会导致性压抑或产生敌对、焦虑的情绪,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潜意识丛,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

    他对于情结的观点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他将情结分为三种:一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二是可以影响意识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很大影响的情结;三是可以把个体潜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的情结。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如人对黑暗的恐惧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荣格的梦论与弗洛伊德的梦论的基本分歧是,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性欲的满足,荣格则认为梦是潜意识智慧的表现。

    在荣格看来,潜意识中充满了智慧,正如在弗洛伊德看来,潜意识中充满了欲望。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主角姜栀商池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着迷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禁忌为何物 重生之将门毒后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日夜妄想 顶级猎食者 灯花笑 官场生存手册:权力征途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夜夜吻叶柠谢聿礼 疾风吻玫瑰 替身受假死之后 夺嫡叶娇李策 陈志远林之雅胡云梅 安徒生童话 剑名不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