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人民共和国(1)(第 4/4 页)
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扩大,即国营企业的新建、扩建;另一方面,是把个体小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是什么?
1953年12月31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称“五项原则”,用于指导国家之间的关系。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接受该原则,认为它是处理社会制度不同或相同的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五项原则已成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
1954年4至7月的日内瓦会议是英、美、法密商后提议召开的。
因为这个会议和中国有关,而中国当时和英、美、法没有外交关系,只好通过苏联邀请中国参加。
在日内瓦会议上,中苏两国代表配合默契,在最大程度上孤立了以美国为首的顽固势力,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破坏亚洲和平的阴谋,签订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
在周恩来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策略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了第一次重大胜利。
新中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取得了哪些成果?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慷慨激昂地说:“我们正在前进。
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全中国六万万人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13人为副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你了解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吗?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当大会执行主席周恩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时,全场起立,周立波事后回忆说:“暴风雨似的掌声延续了5分钟。”
宪法的主要内容是: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五年来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特点和过渡时期的特点;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始终贯穿在宪法中,确认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实现过渡时期总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在哪里?
我国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那里是地球上最高的地方,有“世界屋脊”之称。
解放前,西藏没有一寸公路,藏族人民世世代代以牦牛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农奴主甚至把农奴也当成一种交通工具,这种农奴被称为“背夫”。
那时,西藏和尼泊尔、印度等国的边境贸易全由背夫运送,路途崎岖艰险,摔死、累死、冻死的背夫不知有多少。
1951年,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开进了青藏高原。
他们“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1954年12月25日,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时举行通车典礼。
一辆辆满载着物资的汽车,带着全国人民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谊开进了雪域拉萨。
哪些开国元勋授衔为元帅?
1955年,毛泽东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授予为创建新中国立下卓越功勋的10位人民解放军将领,他们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这10人统称为“十大元帅”。
“十大元帅”中,授衔时资历最深、年龄最长的是朱德,时年69岁;年龄最小的是林彪,时年48岁。
逝世时,年龄最长的是刘伯承,享年94岁;年龄最小的是罗荣桓,享年61岁。
最早逝世的是罗荣桓,逝世于1963年12月16日;最后逝世的是聂荣臻,逝世于1992年5月14日。
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朱德,他是1922年在德国由周恩来介绍入党的;最晚的是彭德怀,他于1928年4月入党。
“十大元帅”中,唯一未参加长征的是陈毅。
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是谁?
李贞,湖南浏阳人。
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贞先后担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120师教导团组织科科长、120师师直属政治处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贞担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
1955年,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
你知道新中国的这些“第一”吗?
1953年7月,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建设。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7月14日,第一汽车厂张灯结彩,在庆功祝捷大会结束后,几辆崭新的“解放”牌大卡车披红挂彩,鸣响着清脆的喇叭,缓缓地行驶在大道上。
开第一辆“解放”车的是一位名叫马国光的老司机。
过去他开的都是外国车,今天他亲手开上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
1956年10月,年产“解放”牌汽车3万辆的一期工程全部建成,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平均每天有近百辆崭新的大“解放”下线,发往全国各地。
接下来,在1958年,“一汽”生产出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
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的同时,新中国还有许多大型工业项目在紧张建设当中。
一座座现代化的飞机制造厂、造船厂、机车厂、拖拉机厂、纺织厂、机床厂、无线电厂相继建成投产。
1954年,我国制造的第一架螺旋桨飞机上了蓝天。
1956年,我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飞成功。
1959年,我国制造的第一台“东方红”牌拖拉机诞生。
1958年、1959年,新中国新建的武汉钢铁厂和包头钢铁厂相继出铁。
1958年,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磷肥厂建成投产。
1958年,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北京牌电视机问世。
1965年,第一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胜利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