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四卷 从军阀混战到走向光明--琉璃般的民国时代(2)(第 4/4 页)

    毛泽东抓住这个典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赵占魁运动”,以推动边区的工业生产。

    “赵占魁运动”从1942年至1947年,持续7年之久。

    这次运动中,许多工人提高了觉悟,形成尊重先进、争当先进的大好局面,解放区的工业生产直线上升,解决了解放区民用和军用物资缺乏的问题,打破了日军的封锁。

    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已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同时,工业、商业都有长足的发展。

    边区军民开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与此同时,其他解放区的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目标。

    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共计755名,代表全国121万党员。

    毛主席主持了这次大会,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代表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接着,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5月14日至15日,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刘少奇在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党章的特点。

    新党章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由幼年走向成熟。

    周恩来、陈毅、博古、康生、陈云等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做了专题发言。

    大会于6月9日至10日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随后,在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的七届一中全会上,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彭德怀等13人为政治局委员,毛泽东为中央主席。

    至此,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明了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

    抗日战争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从1943年起,中国由战略守势逐渐转为战略攻势,取得了对日战争的陆上主动权。

    美国自中途岛海战以来也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日本在军事上陷于被动的地位。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向盟军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在太平洋战场上,6月23日,美军攻占冲绳。

    在中国内陆,中国军队在桂林方面发起追击战。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第一枚原子弹,并声明,使用原子弹是为了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迅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

    8月8日,苏联召见日本驻苏大使,通告苏联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宣布对日作战。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强大攻势;美国亦于9日向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弹;朝鲜人民军和越南人民军也转入了总反攻。

    日本侵略者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不得不于8月10日召开御前会议,会议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当日,日本政府通过瑞士和瑞典两个中立国向中、美、英、苏四国发出“乞降照会”。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以广播的形式下达了《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哪里举行谈判?

    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我国大陆地区已经形成了两块大的政治势力,即解放区根据地和国统区。

    它们各有自己的政党、军队和行政体系。

    所以,外敌击退了,国家仍分立着,中国何去何从问题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祈盼和平的人士都为祖国捏把汗,呼吁国共双方重开和谈。

    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

    蒋介石在电报中说:“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同时积极谋划发动内战的蒋介石估计毛泽东不肯去。

    但是,毛泽东雄才大略,有勇有谋,收到邀请电便立即复电,慨然应允。

    同时,他发表了《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于8月28日抵达重庆。

    随行人员有周恩来、王若飞、美国大使赫尔利等。

    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做了多次商谈,他代表中共提出了八项原则性意见,与蒋介石针锋相对地争取中共的权利。

    蒋介石与毛泽东签订了《双十协定》。

    蒋介石在谈判桌上以“解放区的问题政府不能再迁就,否则就不成其为国家”为由,要求中共放弃枪杆子和政权。

    同时他派出阎锡山的十二个师,向上党地区进攻,企图迫使毛泽东妥协,没成想他的这支精锐部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民间交往。

    8月30日下午,毛泽东由周恩来陪同来到特园(民主人士鲜英的住所),和张澜、鲜英倾吐心曲,共商国是。

    张澜郑重地说:“蒋介石这是在摆鸿门宴!”

    毛泽东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有价值了!”

    随后,毛泽东详细解释了中共力争和平民主团结的政治主张,得到两位民主人士的一致称赞。

    重庆谈判,毛泽东原来只想呆一两周,可蒋介石迟迟不在协定上签字,毛泽东便呆了43天。

    1945年8月,《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感觉他已准备好了,就撒毁协议,向国民党各战区将领下达了“剿匪”密令。

    台湾于战后何时重回祖国怀抱?

    1945年8月29日,国民政府决定由陈仪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警备司令,主持接受当地日军16.9万人的投降。

    9月4日,国民政府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

    10月2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司令部前进指挥所在台北成立,处理日军集中及受降事宜。

    17日至22日,中国陆军第七十军、第六十二军分别在基隆港和高雄港登陆。

    1945年10月25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市公会堂(今中山堂)进行。

    日本原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将向台湾受降主官陈仪递呈投降书,然后,陈仪发布广播演说,宣布“从今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

    这种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报给中国全体同胞及世界周知”。

    至此,日本侵略者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正式结束。

    这块饱受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国土终于获得了宁静,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人民解放军何时开始战略大反攻?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度,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大量国民党的生力军,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改变了战略,以重兵进攻陕北、山东两解放区。

    为了摆脱不利局面,毛泽东在5月4日和5月8日两次急电刘伯承、邓小平,要求他们尽快结束豫北反攻,转入休整,争取在6月份跨过黄河,转入外线作战,以吸引蒋介石在陕北及山东的兵力回撤。

    6月30日,刘邓大军乘夜色强渡黄河,蒋介石精心构筑的河防工事顷刻瓦解。

    蒋介石曾对部下们宣称“花园口以下的半条黄河,可以抵得上40万大军!”

    刘邓大军过河后,蒋介石接到顾祝同的电报,恼羞成怒,他原以为刘邓军会驰援陕北,可万万没想到刘邓会孤军杀过黄河天险,进入鲁西南作战,于是调了豫北的3个师由王敬文率领拦截刘邓。

    蒋介石并未抽调陕北和山东的兵力回援。

    渡河后,虎将杨勇率一纵队穷追猛打,乘胜包围了重镇郓城。

    通过炮火配合,一夜攻下了郓城,全歼敌55师师部及两个整旅,开创了我军一个纵队单独一次歼敌一个师部两个整旅的光辉战例。

    虽然郓城已被我军攻克,但王敬文仍率军拼命往郓城赶,摆出了一条50公里长的长蛇阵,这正中刘伯承的下怀,他指挥部队大胆穿插,切断敌第70师、第32师、第66师的联系,将敌第32师和第70师合围于六营集,第66师围困于羊山集。

    经过紧张激烈的战斗,全歼敌3个整编师,共50000人。

    其后刘邓乘胜追歼残敌,整个鲁西南战役,歼敌4个整编师师部,9个半旅60000余人,顺利揭开了我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蒋介石见强攻不成,便又打起了黄河的主意。

    他的第一步计划是先派飞机炸毁黄河大堤,吓唬刘邓大军撤往黄河以北,若不成功,再采取第二步行动,引黄河水进入废黄河,将刘邓大军困死在鲁西南地区。

    形势险恶,8月7日夜,刘邓先斩后奏,不等中央回电就率领大军出发了,兵分三路向大别山疾进。

    8月9日,毛泽东复电刘邓:“决心完全正确。”

    此时,蒋介石上了刘邓北渡假象的当,从山东战场调来的8个整编师企图合围北渡的刘邓大军。

    而刘邓大军早已越过了陇海路,蒋介石则大呼上当,一面抽调军队,并下令将刘伯承匪部围歼于黄泛区内。

    黄泛区是蒋介石在1938年6月为了迟滞日军的西进,不顾数千万人民的死活,炸开黄河花园口,造成黄水泛滥的数万平方公里的沼泽地。

    为了争取胜利,刘邓命令部队轻装前进,一夜的急行军,刘邓大军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胜利通过了黄泛区。

    18日,大军进抵沙河;23日,进抵淮河,渡过了汝河,敌军在蒋介石“杀头”令的督促下,拼命堵截;后面由8个整编师组成的追击大军,从各个方向向刘邓大军紧紧逼来。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情况万分危急。

    “狭路相逢勇者胜!”

    刘邓大军全体将士高喊着口号,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陆续到达了大别山区,突出了蒋介石的合围圈。

    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忧心若焚的毛泽东展开了紧锁的双眉。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如一把钢刀直插蒋介石“国统区”的心脏,直逼武汉和南京,吸引了陕北、山东的蒋军回援,为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作出了重大贡献,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8月22日,陈庚、谢富治率晋冀豫野战军,在晋南豫北交界处渡过黄河,攻入豫西。

    9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以8个纵队直穿鲁西南进入豫皖苏大平原,三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于12月底在豫南逐平、西平地胜利会师。

    哪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

    到1948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人民武装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达到280余万人,解放区也在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在土地改革的推动下得到恢复发展,铁路、矿山、工业也有相当规模。

    大好的形势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的济南战役,在粟裕等人的指挥下,取得胜利,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战略大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为解放全国创造了决定性条件。

    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时,东北战场形势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十分有利,国民党只有50余万人,被分割包围在长春、锦州、沈阳三个孤立地区。

    在遭到连续打击下,国民党官兵士气低落,厌战畏战情绪明显。

    鉴于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抓住时机,以主力南下,攻取锦州,将国民党军队关在东北,就地歼灭。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

    部队首先围攻锦州,同时阻击由锦西、葫芦岛和沈阳方向救援锦州之敌,并继续围困长春之敌。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

    锦州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长春守敌无心恋战,17日,曾泽生率部起义;18日,郑洞国也率部投降,长春因而获得解放。

    10月26日,东北野战军将从沈阳来支援锦州的国民党军队包围在辽西厉家窝棚地区,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到28日,这支由美式机械化装备的部队全军覆没。

    11月1日,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发起进攻,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沈阳守敌纷纷投降。

    第二天,沈阳解放,营口、新民、辽阳、抚顺等地也被解放。

    至此,辽沈战役结束,这次大战共歼敌47万多人,俘虏廖耀湘等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南达安徽淮河、西迄河南商丘、北至山东临城(今薛城)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又一次大决战。

    决战的中心徐州,是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的北部门户,蒋介石称,徐州决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之最大关键”,因此,他投入80万兵力,由刘峙、杜聿明指挥。

    为了有效打击敌人,中共中央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参战,共约60万人,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指挥。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这次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1月6日到22日,在徐州的东新安镇、碾庄圩地区,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3个半师2.3万余人大起义,领导徐东新安镇兵团的黄自韬自杀。

    第二阶级从11月23日到12月15日,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同时歼灭从徐州西逃突围的孙元良兵团,黄维被俘。

    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

    从1949年1月6日到10日,华东野战军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击毙邱清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机械化兵团5个,击退了从南京方面来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歼敌55.5万人,使国民党反动派失去大兵团作战能力,基本上解放了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蒋介石因此被迫下野。

    平津战役

    取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胜利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乘势与国民党军队在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展开了平津大决战。

    为了稳住平津傅作义集团,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星夜隐蔽入关,与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及地方部队并肩作战,抓住华北敌人。

    1948年12月5日,平津战役开始。

    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以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东北和华北野战军所部100余万人的对敌作战工作。

    平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傅作义集团围而不打、隔而不围。

    到1948年12月21日,解放军完成了对新保安、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等军的分割包围。

    第二个阶段是对被围之敌各个歼灭。

    12月22日,解放军向新保安发起进攻,全歼守敌第35军。

    23日,收复张家口,歼敌5.4万人。

    接着,东北野战军一部与华北野战军第二、第三兵团严密包围北平,并集中兵力围攻天津。

    1949年1月14日,天津解放。

    16日,塘沽解放。

    一时间,北平20余万守敌完全陷入绝境。

    第三阶段是和平解放北平。

    在解放军的努力争取、平津地下党和傅作义亲友积极工作下,傅作义于1949年1月21日公告全国,宣布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震动世界。

    在近5个月的连续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18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总体上消灭了敌军主力,给蒋家王朝以毁灭性打击,而且为进军江南,解放南京、上海以至全国创造了决定性条件。

    什么是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中国共产党因何在西柏坡开会?

    在全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

    毛主席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

    报告指出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报告对革命胜利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做了估计,号召全党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会议还作出了不祝寿、不送礼、不以领导人名字命名地名、企业等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等项重要规定。

    这次会议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并决定了相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和实现革命的转化作好了充分准备,奠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根本思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剑名不奈何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顶级猎食者 主角姜栀商池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女配没有求生欲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是心跳说谎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看鸟吗哥 HP同人之格林童话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新婚燕尔 日夜妄想 穿书八零军官老公是个宠妻狂魔江念姿沈程 着迷 你老婆掉了 金牌调解员[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