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你方唱罢我登场--来来往往的五代十国(第 2/4 页)
建立前蜀政权的王建名声如何?
王建,许州(今河南舞阳)人,字光图,年轻时是个无赖,杀牛、偷驴、贩卖私盐无所不为,在当地百姓眼里是个不务正业的人,大家都很讨厌他,正巧他姓王,又排行第八,所以给他起了一个不好听的外号:贼王八。
虽然名声极坏,但王建的相貌却很出众,人也很强壮,在战乱时期投奔了蔡州节度使秦宗权。
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唐僖宗被迫出逃蜀地。
秦宗权命监军杨复光率领王建等将领一起镇压黄巢起义军。
杨复光死后,王建领兵直接去投奔唐僖宗。
长安收复后,唐僖宗又回到了故都,王建等人因为护驾有功,被任命为禁军的将领,负责宫廷的护卫。
后来,当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联合河东兵进攻长安时,唐僖宗只得再次出逃,王建一路上忠心护主。
在以后的混乱中,王建被任命为蜀地壁州(今四川通江)的刺史;后来,他又攻下了附近的两个州:阆州(今四川阆中)和利州(今四川广元),这成了他最初的根据地。
王建通过各种手段占领成都后,拥有了西川之地,于是他又发兵进攻东川,并趁机占领了东川的统治中心梓州(今四川三台)。
西川和东川到手后,王建又利用各种机会巧取豪夺,占领了很多地方,大唐朝廷封王建为蜀王。
朱温称帝后,王建也在成都称帝,建国号蜀,为和以后孟知祥建立的后蜀区别,史称前蜀。
公元918年,王建病死,享年72岁,其子王衍即位。
钱镠因何被百姓称为“海龙王”?
公元907年,朱温代唐,建立了梁朝。
朱温一即位,镇海(治所在今浙江杭州)节度使钱镠第一个派人到汴京祝贺,表示愿意臣服于梁。
朱温很高兴,把他封为吴越王。
钱镠长期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生活,养成了保持警惕的习惯。
他给自己做了个“警枕”,就是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
钱镠除了自己保持警惕外,还严格要求他的将士。
每天夜里,兵士在他住所周围值更巡逻。
一天晚上,值更的兵士坐在墙脚边打瞌睡,隔墙飞来几颗铜弹子,正好掉在兵士身边,惊醒了兵士。
兵士们后来才知道这些铜弹子是钱镠打过来的,就不敢在值更的时候打盹了。
后来,钱镠征发民工修筑钱塘江的石堤和沿江的水闸,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海水倒灌;又叫人把江里的大礁石凿平,方便船只来往。
民间因他在兴修水利方面的贡献,给他起了个“海龙王”的外号。
刘陟是怎样称帝建南汉的?
公元917年,刘陟下令停止向朱温朝贡,在番禺称帝,建国号大越,第二年,又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做了皇帝后,刘陟造了一个字“䶮”,上“龙”下“天”,读“俨”,做自己的名字。
南汉政权的建立,只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即促进了海上贸易。
刘家原是南海富商,刘隐弟兄称王称帝后,贪欲更加发展,竭力搜罗南海珍宝。
这种商业纯粹是为统治者的奢华生活服务,但使广州这个港口日益繁华,毕竟是好事。
刘䶮在位时,还有一件不可不提的大事。
交州(今越南北部)本来是南汉静海军。
公元937年,节度使杨廷艺被牙将矫公羡杀死。
次年,牙将吴权攻杀矫公羡。
刘䶮以助矫氏为名,想打败吴权,派自己的儿子做节度使。
公元939年,吴权打败南汉军,称王。
这是越南吴朝的开始。
刘䶮死后,他的几个儿子相互争夺权位,到了刘鋹即位后,政治更加腐败。
公元971年,南汉为宋将潘美所灭。
柏乡之战获胜的是哪一方?
朱温称帝后,李克用打着“匡复唐室”的旗号,联络其他割据势力反对朱温,成为后梁的劲敌,双方展开了争夺战争。
朱温建后梁的第二年,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称晋王。
李存勖为了收揽人心、巩固统治,准备对后梁用兵,采取了“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等稳定社会的措施。
在军事上,他根据河东地狭兵少的情况,着力于整治军纪、训练士卒,规定军律:骑兵不见敌不得乘马,以保持部队充沛的战斗力;在行军和作战中,要保持严整的队形和阵式,不得相互逾越或者为避险而停滞不前;部队分道向预定目标集结时,不得延误时间,违者必斩;等等。
由于李存勖采取了这些措施,为尔后兼山东、取河南奠定了基础。
公元910年年底,朱温派兵进攻河北地区,进至柏乡(今河北柏乡),李存勖率军援助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迎击朱温于柏乡之北。
李存勖采纳了周德威的建议,晋军改变与梁军在野河的对峙态势,主动拔营退至高邑。
退至高邑后,李存勖每日派少量骑兵对梁营周围实行袭扰。
梁军不敢出城割草饲马,到最后只得拆茅屋、坐席喂马,马匹饿毙者甚多。
公元911年年初,李存勖再次采纳了周德威的建议。
两军战至黄昏,梁军尚未进食,士卒饥疲不堪,梁将王景仁便引军稍向后退。
周德威见战机已到,立即命令精锐骑兵向东、西两阵之梁军发起猛烈攻击。
梁军遭到突袭,顿时阵脚大乱,东阵之兵先退。
晋将李嗣源率军直捣梁军西阵,并令士卒大声宣扬已夺取了东阵,以扰乱梁军军心。
于是,西阵梁军开始溃逃。
晋将李存璋率骑兵乘势追击,边追边喊“不杀降者”,梁军士卒纷纷“解甲投兵而弃之”。
晋军与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的军队挥军追击,梁军溃散奔逃,死伤甚众,“自野河至柏乡,僵尸蔽地”。
晋军占领柏乡,屯深、冀二州的梁将杜廷隐听到柏乡战败,也弃城逃走。
此战,梁军除解甲弃兵投降溃散者外,共被歼2万余人,损失粮食、器械不计其数。
梁军4万人仅剩数千人逃往河南。
由于柏乡之战的胜利,晋军控制了镇、定等州及河北广大地区,为以后夺取全部河北,进一步灭梁建唐(后唐)奠定了重要基础。
将契丹国改为辽的是哪个帝王?
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
他废除部落联盟旧制度,按照汉族的政治模式建立了契丹国,并仿照汉人的王朝体制,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天皇帝”。
建立政权后,阿保机亲自征服了突厥、吐浑、党项、沙陀、阻卜等部落,攻灭了渤海国。
阿保机在文化建设上也有所成就,他创制了契丹文字,这种文字用了近300年才逐渐废弃。
后来,阿保机病逝于扶余府(在今内蒙古),继位的是他的儿子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穿着汉人的衣服接受了百官的朝贺,正式将契丹国名改为辽,将年号改为大同。
李存勖是否完成了父亲的遗命?
李存勖小名亚子,是唐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的长子,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识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
李存勖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时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
公元908年,李克用病死,李存勖袭晋王位。
李克用临死时,嘱咐李存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燕王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就是要消灭宿敌朱全忠。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