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思维的差异(第 4/4 页)
“大家都是哪里人?”
听到刘易的问题,高台下的矿工纷纷开口七嘴八舌的说道。
“额家是河南的。”
“额家是凤阳的。”
“额家是陕西的。”
“……”
台下的矿工天南地北的哪里都有。
刘易听完,继续开口询问道。
“我还有一个问题,大家为啥会来山西?为啥要拖家带口的离开家乡故土,来到原平?”
听完刘易的问题,台下一群人却是没有踊跃回答,场中气氛变得有些凝滞。
刘易的问题直击本心,让这些人想起了他们悲惨的过去。
中国人自古念家思乡,更有落叶归根的传统,若非迫不得已,又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来到千里之外的陌生之地讨生活呢。
有人声音低沉的缓缓说道。
“我家招灾了,蝗灾!蝗虫乌泱泱的过,遮住了天,太阳看不见,天都变黑了,麦苗,树叶,青草,都被啃没了。”
“蝗虫过去,光秃秃的一片,卖掉了十几亩祖田,所得也不够一家人嚼用,不得已借了债,地主老爷催债催的紧。卖儿卖女也还不起啊!”
“不逃荒,一家人就要饿死了!”
一旁有人附和。
“额家遭了流寇,流寇来了,抢光了额家的粮食,还杀了额爹,额不跑就要被赶着去填城了。”
“俺们家的田被福王占了去,俺爹上衙门讨要说法,被活活打死,还被污蔑要行刺福王,俺家被抄家,俺只能带着老娘和婆娘娃儿跑,俺娘在路上还病死了……”
“俺家先是遭了流寇,后来来了官兵把流寇赶跑了,但官兵比流寇还狠,俺家的房子都被烧了。”
“去年冬天蒙古鞑子入寇,我家被劫掠,爹娘都死了,全家死的只剩下了俺和俺弟弟……”
“……”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