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造福乡里的执念!(第 3/4 页)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很浓厚的乡土情结,那些在外边当官的做生意的,就算是在外边再如何的不择手段,名声狼藉。
往往在家乡中名声却是相当不错!
就像是前明声名狼藉的奸臣严嵩,在他的家乡却是名声极佳,因为他在成为首辅之后,没少造福乡里。
因为乡土情结作祟,中国人在成功之后,都喜欢去造福乡里,修桥补路,捐资助学,便是他们最常做的事情。
而江南这地方,狗大户多了去了!
尤其是随着新朝开始扶持工商,发展海贸,越来越多的商人发迹。
发迹了之后,除去攒钱买田,或者扩大投资,这些商人最喜欢的就是修桥补路,捐资助学的造福乡里了。
你修一段,我修一段,江南的官道水泥化也就进行的差不多了。
最起码那些主要的连通府县之间的官道,全部实行了水泥化。
虽然质量没啥保证,质量如何全凭修路人的良心!
但再差再差的水泥路,也要比泥土路强些!
而江南的有钱人多,广东福建的有钱人也不少。
广东福建的海商多了去了,海商基本上都是狗大户,尤其是福建,郑家一家几乎承包修建了大半个福建的水泥官道工程。
朝廷一分钱没花,福建的水泥官道网络便大概成型了!
而两淮和运河沿岸,也都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自然也不缺狗大户捐钱修路。
所以,便有了多伦等人的一路见闻。
队伍继续北上,进入了山东,地形一片平坦的华北平原。
多伦等人站在官道上,官道两侧是成片成片的农田,农田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水车在运转。
鼻子宽阔的水泥官道被分成了左右两侧,进行了来往分流,免得发生拥挤。
多伦等人没再乘船,而是坐上了车。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