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板甲的优劣势(第 3/4 页)
到了明末,吏治崩坏,贪官污吏横行,这种事情变得越发寻常。
赵德全身为知县,虽然上任没多长时间,但其贪婪的嘴脸却也是显露无疑。
短短几月时间,便在原平县买了宅子。
肯定还积攒有不少的银两!
甚至说不定赵德全的家产,比原平县的府库还要富。
刘老爷颇为感叹的说了一句。
“哈哈,为父今日总算了解流寇为何攻破一城必取府库,必掠乡绅了。”
……
刘老爷派出人手去抄没那些乡绅的家宅和田产。
刘易则是带着武库中的武器兵甲,返回了刘家在东山的矿场。
原平县武库中虽然武器不少,但质量就有些没办法说了。
大明朝廷的某些人,连和建奴作战的边军的武器兵甲都能克扣,就更别说这些州县的武库了。
那质量,还真不一定就能比得上王家的斧头!
为了保险起见,刘易压根就没准备使用武库中的兵器,打算将那些兵器干脆全部回炉重练。
随着水力锻锤的出现,刘家的矿场上兵器甲胄的生产速度正在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一块块铁锭被水力锻锤捶打成了铁片,在铁片外包上压实了的棉布,定上铜钉固定,一副棉甲便大致成型。
至于说刘家的矿场上能不能做出欧洲的重型板甲。
答案是能!
但是刘易却并不打算给昭武军装备重型板甲,最起码暂时不准备。
原因很现实。
因为就算是能做出来,昭武军的军士也穿不了。
欧洲重型板甲的优点十分突出,防御力强,但其缺点也与其优点一样突出。
太笨重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