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妥协是政治的艺术(第 2/4 页)
这一次的考题算是通过了!
讲真的,刘易对这次的考题其实还不是特别的满意。
虽然在被刘易提点之后,李东成改变了一下出题的思路,在考题中加入了不少实务的内容。
但其大体上还是没能从八股的框架中挣脱出来。
李东成从小就是学八股长大的,思维僵化固定,想要他一时半会儿的摆脱原来僵化的固定思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科举考的就是八股,天下几乎全部的读书人都在学八股。
刘易觉得自己要是一下子把八股给从科举中剥离出来,或许大多数人都无法适应。
倒不如缓缓图之,一点一点的剔除八股的影响,潜移默化改变天下士子的思维。
说白了,这就是刘易对这个时代的妥协。
虽然他是立志要改变这个时代的男人,但是适当的妥协,也是政治的艺术。
科举会试的考题就这样敲定了下来,殿试的考题是要由刘易自己来出的。
刘易现在虽然没定下考题,但也是有那么一点思路了。
其实大汉立国之后,科举早就开始了。
虽然其中会试是重点,但会试之前的府试院试等也是需要举行的。
时间到了现在,入秋之后,大汉境内的府试院试等已经全部进行完了。
因为大汉的官制,权力架构是要深入乡村的,以至于大汉极度缺乏基层的办事官员。
所以这次科举的口子放的很松。
只要能读会写,考上一个秀才,获得一个官场的入场券就不是一件很轻松的。
如果精通四书五经,才能出众者,考上举人也不是难事。
所以,大汉新朝的科举,很容易的就选拔出了一大批的秀才举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