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毁掉的关中(第 2/4 页)
“有此汉唐的王霸之基,我等义军大业可成!”
众人颇为赞同的点点头,高迎祥也是露出一个心动的表情。
其实张献忠的战略是没什么问题的。
只是他忽略了两点。
一是,现在的流寇可没有在平原地带和官军打大规模会战的能力。
在山西还好说,地形复杂,朝廷大军铺展不开,流寇如果采取游击的战术,还是能取得相对的优势的。
最起码能够和朝廷官军打的有来有回,不再是一边倒的战败,不时能打几次反击。
但是去了陕西呢?
陕西的地形可和山西不是一回事。
流寇们才刚刚被朝廷的骑兵从陕西一路撵出来。
现在的流寇,大规模的平原作战,绝对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
在山西或许他们还能够逞凶一时,但要去陕西,呵呵,那就是找死了。
还有就是,第二点,第二点更加的重要。
现在的关中三秦之地,可不是汉唐时期的关中了。
汉唐时期的关中水草丰美,有大片的开垦好的良田,无数的水利设施,用来发展农业再合适不过。
对于中国这个传统的农耕文明来说,谁掌握了最多的耕地,谁便有了争霸的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汉唐都以关中为根基的原因!
但是经历过五代十国的乱世之后,汉族人口大量南迁,江南一带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再加上政权更替迅速,国家武备不兴,北方时时刻刻面临胡人的威胁。
大量人口自然是要选择向南迁移,渐渐的关中的地位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中原和江南变成了耕地最多,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北宋开国时期,赵匡胤选择定都开封的原因。
开封地处中原,控遏黄河,四周都是适合耕种的大平原,能够给国家提供足够的粮食。
只是,两宋时期的关中虽然不如汉唐时期的关中那么重要,但依旧能够被称之为王霸之地。
因为只要能够把守住关隘,敌人就打不进关中。
关中出产的粮食还能够养活大量的军队,自然也就有了争霸的根基。
但是,为何到了大明朝,关中就残破了呢?
说什么气候变化,都他娘的是在扯蛋。
其实就四个字,水土流失!
为什么会水土流失呢?
因为在蒙元时期,蒙古人以骑射定的天下,自然要在天下各处都养马。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