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明亡于东林(第 2/4 页)
在代州,现在官府已经变成了一个摆设,真正说了算的是他刘易。
安茂同彻底变成了一个泥塑木雕,政令不出官衙,被刘易和李东海联手架空。
现在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装点门面了。
现在,在代州以外朝廷和流寇来回拉锯,打的你死我活,可代州已经开始热火朝天的搞建设了!
……
刘易巡视了整个代州一圈,带着一身的疲惫返回了原平县。
虽然他控制住了整个代州,但刘易真正的根基还是在原平县。
整个昭武军的指挥系统,全部都在原平县境内,刘家的诸多工厂,财库也都在原平境内。
最起码在代州未完成建设之前,刘易是不愿意将昭武军系统的首脑搬离原平的。
只是,他才刚刚回到代州没多长时间,就再次接到了朝廷的圣旨。
来传旨的还是上次的小太监,刘易恭恭敬敬的接旨,然后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传旨的太监,临走还给他包了一个大红包。
传旨太监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刘易的心情也很不错,他被崇祯皇帝授了个参将的军衔。
从今天开始他也能够光明正大的自称将军,而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但是崇祯皇帝赏赐的三百两白银,就让刘易有些哭笑不得了。
三百两……
这特么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就连他给传旨太监包的大红包都不止三百两!
不过,这下也让刘易看出来了,大明现在的财政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自己大破流寇数万,斩首贼首蔺养成,再怎么说也算是大功一件,竟然只赏赐了三百两白银。
这三百两够干啥的?
幸亏刘易一开始就没指望靠朝廷发军饷过活,否则昭武军上下都要被饿死。
大明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流寇,天灾,瘟疫,建奴……
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财政问题!
要是大明朝廷有钱的话,发生天灾也可以赈济,就不会产生流民了,没有流民,自然也不会有那么多源源不断的流寇,流寇自然可以剿灭。
只要不产生流民,以这个时代的民众的迁徙速度,就算是发生瘟疫,那也只会是地方性的,怎么可能整个北地都疫病肆虐。
只要有了钱,大明可以重建东江镇,修筑山海关防线,修缮长城各关口,就能抵御住建奴入寇,再严控走私,用不了几年,建奴必乱!
所以说,明亡于东林是一点毛病也没有!
不光是南明时期的党争,使得大明失去了构建江北防线的最佳时机。
他们祸乱国家,更多的是在崇祯年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