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篇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看、听、说的奥秘(第 4/4 页)
这种按照刺激物相似特性进行组织的知觉倾向,符合知觉组织的相似性原则。
3.连续性原则
知觉的续性原则是指个体倾向于把具有彼此连续或运动方向相同的刺激物,或即使其间并无连续关系的刺激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
人具有将图形刺激中的特征聚合成形,即使其间有断缺之处,也倾向于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形状。
在实际图形中它们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线条或轮廓将它们闭合成图形,其实是观察者在心理上将这些线条或轮廓闭合起来,产生了主观轮廓,形成了完整图形的知觉经验,体现了知觉组织的闭合原则。
5.同域原则
人倾向于将处于同一地带或同一区域的刺激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形状,这种知觉组织原则称为知觉的同域原则。
p116。
心理学与生活
什么是错觉?
因为在知觉的一些组织原则上,通常产生了一些错觉,而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虽然你眼见,但不一定为实,因而,人们能够通过控制错觉来获得期望的效果。
比如,服装设计师通过知觉的原理来拉长模特的腿,化妆师或造型师通过知觉的原理来修正脸形,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利用知觉原理创造比实际空间更大或更小的空间等等。
目前,心理学中研究的比例多的还是几何图形的错觉。
什么是站台错觉?
所谓站台错觉(station illusion),是指当我们坐在停靠车站的列车上时,观看另一列刚从车站开出的火车时,往往感到站台在移动而那列火车是静止的,这种现象称为站台错觉。
这是由于两个对象的空间相对关系的改变,而又缺乏更多的运动知觉的参考体的情况下而引起的错觉性运动效应。
什么是月亮错觉?
月亮错觉是(moon illusion)大小错觉的一种,当月亮接近地平线时显得大,当月亮正当顶空时显得小,差别约为1.5倍。
这是因为当月亮接近地平线时,受到地面上熟悉的参考物的影响,所以看起来比较大;当月亮在正当空时,以天空为背景,所以看起来比较小,其实月亮是一样大的。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一个儿童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如车盖,到中午时分小如盘盂,所以早上太阳离我们更近。”
另一个儿童说:“太阳刚出来沧沧凉凉,到中午时分热如沸水,所以中午太阳离我们更近。”
前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错觉,原理就在于此。
什么是时间错觉?
爱因斯坦晚年时曾对一群不明就理的青年学生这样解释相对论:“如果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个小时,你会觉得好像只坐了一分钟;但如果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也会感觉好像是坐了两小时。
这就是相对论。”
我们不知道爱因斯坦的回答在多大程度上概括了相对论,但我们知道他的话概括了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对时间的错觉。
时间有客观的长度,但在人心里,它又有相对的长度,这个相对的长度往往和客观的长度有出入。
因为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不同的情绪和心态,对时间的知觉会表现为过快或过慢,这种对时间的不正确的知觉叫做“时间错觉”。
和美女聊天当然是甜蜜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相反,在炽热的火炉边烤着,分分秒秒都是煎熬。
那么什么时候人们感到时间快,什么时候又感到时间慢呢?
一般来说,当做的事情内容丰富、让人愉快时,感到时间过得快;相反,则感到时间过得慢。
因为前者你希望它慢,就觉得实际的快;后者你希望它快,就感到实际的慢。
时间知觉还有一个特点是,在一个时间周期内,人们往往感觉前慢后快。
比如,一个星期里,过了星期三,一晃便到了星期天。
一个假期,过了一半,后面就特快。
这个规律也体现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时觉得时间过得慢,就像歌里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的太慢”,因为你觉得以后的时间还有的是。
等老了,尤其过了三十岁以后,就开始感到时间不那么多了,于是便开始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这个定律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时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裕,任何时候,珍惜时间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