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戏曲(第 2/3 页)
李刚不仅是小饭店的兼职员工,他还是一位每天晚上在皇家大广场边上进行路边演出的歌手。
说起来他和其他流浪歌手不同的是,很多流浪歌手都是抱着一腔对歌手这个职业的喜欢就跑出来唱歌,其实很多人对音乐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然而李刚却是实实在在的专业院校毕业的。
可以说,李刚从学就是一个邻居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多才多艺,不仅书画功底不错,对音乐也很喜欢,从小到大,家里的各种奖状,奖杯,奖牌是对面了一面墙,是父母眼中最满意,最骄傲的天才儿童。
然而,或许是学生时代太过顺利,当他以全国高考状元的身份考进华夏大学的时候,父母在送他上学的途中遭遇车祸而亡,他自己则是在医院躺了一年才出院。
出院后的李刚没有了往日了笑容和开朗,他放弃了继续上华夏大学的机会,然后考进了当地的一家黄梅戏学校,因为父母当初最喜欢听黄梅戏,他用俩年的时间学完了四年的课程,然后再次自考进入了京都一家二流的音乐学院,学且系统的流行音乐。
如今的华夏虽然因为国家大力支持,以及一些贵族和传统人士的喜欢,戏曲比起宁晟上一世的发展好很多,可是依旧不可逆转的不断在衰落。
李刚记得,在他第一次拿到中学戏曲表演赛的一个奖杯时,父母拿着奖杯,感叹道“我们的传统戏曲现在喜欢都是一些老年人,年轻人是越来越没有人听了,真是可惜啊,为什么年轻人就听不出戏曲里的美妙呢?也许是戏曲太难,或者太复杂,毕竟时代不同了嘛,要是有个人可以把我们的戏曲变得像流行音乐一样受欢迎,那就太好了哈哈-----”
李刚不知道要怎么让戏曲变得更好听,所以他先学了黄梅戏,在了解其他戏曲的同时,又学习了流行音乐,想要找出一个好办法,可是他几年来,他写不下几十首以戏曲为主的歌,却全部被唱片公司拒绝。
于是他站在大街上表演自己的歌曲,有人嘲笑,有人看热闹,有人拍照,有人录视频,却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更没有人鼓掌。
如今年过三十,他跑遍了全国,几乎去过每一家唱片公司,他明白,想要让戏曲再受大家喜欢,最好的平台就是唱片公司,而不是古老的戏台,只是这些年来的遭遇,让他明白,梦想却是美好,现实更加残酷。
他抱着一把吉他,背着一把二胡,腰上还插着一根笛子,一根洞箫。在京都混迹了近三年,也算是街边歌手里的老熟人了,现实社会的残酷让他明白一件事情,想要继续研究自己的戏曲和流行音乐的结合,首先要做的是进入一家唱片公司,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在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中,才有更好的机会。
李刚如今的目标很明确,先进入一家唱片公司,然后一边稳定工作,一边继续研究自己的梦想,期盼着有一天可以做出一首流行音乐与戏曲结合的,让年轻人都喜欢听的歌曲。那时候,天上的爸爸妈妈也会很开心吧!
李刚来到辉杰唱片的门口,看着排着的长长的队伍,也赶紧站到了队尾,原本他还担心门口的保安因为自己的年纪长相而拦下自己,不想,保安根本不管这些,只要你不是来捣乱,乖乖排队,就没有人会不让你进去。
虽然排队的几乎都是学生,不过长的比李刚更成熟的大胡子学生也不是没有。
宁晟坐在一间房间里,身边是俩个同公司的声乐老师,是被郑总派来跟宁晟一起面试的。
学生们一个个进来,本来应该有个自我介绍什么的,不过宁晟在面试过三个之后,看看时间,然后让人去通知外边的学生,进来不要说自我介绍,直接唱一段自己擅长的戏曲或者用戏曲唱腔唱一段流行音乐然后就可以。
这样一来,面试的速度自然是很快了,不过通过面试的却是一个都没有。虽然有时候宁晟身边的俩位觉得还可以,但是宁城不点头就都没用,因为郑总说了,这次面试,宁晟说了算,其他俩人只是为宁晟提供意见的。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