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无妄之灾(第 2/4 页)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二月月初,东炎朝廷再次雪上加霜。
江夏郡赵慈不满朝廷待遇,带兵谋反,杀了南阳太守,占据江夏海口险要之地,称王称霸。
这一次反叛,直接切断了中原南北两地交流要道之一。
要想在连通交往中原南北两地,可需要绕很长的道路,谁让江夏是越过长江的要道之一。
这一下可是让东炎朝廷有些措手不及,皇帝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要夺回江夏。
这个险要关隘若掌握在叛军手中,不仅加大了两地交往互通书信的时间成本,而且平日里调度物资,也需要翻山越岭绕很长一段路。
这更加是一笔花销巨大的开支,朝廷更加无力担负。
可江夏海口天险关隘,只有一条通路,道路也不是太过宽敞,根本无法让军卒大规模屯兵强攻。
江夏的反叛,犹如一根鱼刺艮在喉咙,可是让东炎朝廷焦头烂额。
赵慈兵卒可不是临时征召的农民,而是常年在长江上清缴海寇的精兵。
强攻江夏海口这个险要之地,实在是下策中的下策。
为此东炎朝廷,极力主张诏安。
只不过诏安的下场,赵慈已经早有预料,在没有给出足够能让他心安的条件之下,起兵谋反的他可没那么容易再次成为东炎官吏。
再说,都已经谋反了,回去后下场,还不是一眼就能望到头。
这件驻关边疆将士的反叛,让朝廷顿时对一些主要关隘城市的将领,以及刺史,太守起了防范之心。
朝廷下令,召见一些重要地区官吏的家眷入主洛阳,美名其曰是边关苦寒,来繁华地区好好招待接见一番,慰问一下为朝多年出生入死官吏家属。
可谁都清楚,送亲属此时前往洛阳,就是被当做质子,避免这些将领和太守横生异心。
至于有没有听令,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云光这个西域都护,也没有拉下。
现在两地貌合神离,早就对朝廷听调不听宣,当做了耳旁风。
哪怕云光做到了这个地步,朝堂之上还是有人想要替他瞒下来。
倒不是因为同云光关系密切,只是这件事也关乎他的身家性命。
中常侍濮文温,朝廷之上谁都知道,那是和西域都护云光走的最密切的一位。
现在云光不听朝廷调遣,老眼昏花的皇帝刘宏,能逮住撒气的人也就是身边的这位宦官了。
事情虽然是瞒了下来,可那位中常侍濮文温对云光的不满也愈发高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