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35章 真有胆大的(二合一)(第 1/4 页)

    转眼间十几天过去了,吴王李恪因为谋反被下狱的事情已经被百姓议论多日,就连街头小儿都知道这件事,因为关注度太高,所以相关衙门口不敢不加快调查进度。

    刑部、大理寺,还有专管皇室的宗正府,全都在调查取证。

    本来吴王李恪担任扬州都督,属于封疆大吏,这种人物寻常时候横霸一方,没人能够动他的,可朝廷在各地设有监察御史,虽然御史品级很低,但权限极广。

    这次李恪事发,就是当地一名御史得到了暗桩举报,坐实了李恪豢养私兵的证据。

    这人第一时间想上书长安御史台汇报的,可巧就巧在,吴王李恪察觉了此事,看到遮掩不住,直接要杀人灭口。

    所以正当这位御史觉得要完的时候,负责扬州政务的吴王府长史,深明大义带人来援。

    (这里说明一下,李恪带的是自己豢养的私兵,见不得光的存在,吴王府长史统领政务,虽然名义上是李恪下属,但却是实权大员,他带的是当地正经城防士卒。

    说白了像李恪这种皇子,年纪轻轻出去做官就是去封地享福的,免得皇子留在长安影响不好,再闹出什么争宠夺嫡的风波。)

    本来这位御史心中认为,李恪豢养私兵这么大的事情,吴王府肯定被经营的固若金汤,长史不可能不知道,一定是李恪一伙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长史是来救他的。

    所以当他看到两伙人厮杀在一起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什么情况?吴王府长史反水了吗?幡然悔悟弃暗投明?

    不管怎样,这位御史都是感激这位长史的救命之恩的,本想在战后寻到对方问问清楚报答一下的,可惜的是,吴王府长史身中流矢而死,于是这位御史将对救命恩人的感激,全都化作了仇恨,倾泻在李恪的身上。

    所以当李恪被从吴王府里抓出来,直接扭送回长安的时候,这位御史一路跟着押送,生怕被李恪中途跑了不能伏法。

    从吴王府里抓出李恪?没错,就是从王府里将之抓出来的,因为之前的双方火拼大战,李恪没有参加,根本就不在场。

    李恪自己都说了,自己根本不知情,全是手下人冒名干的。

    可这时候谁能相信呢?豢养一万私兵,多大的手笔?多大的财力物力,没你吴王府撑腰,这江南之地,谁能做到?况且还是你手下近臣心腹领头,现在你想弃车保帅?门也没有!

    令人惋惜的是,吴王府长史,这位三品实权大员竟然身中流矢而死,他是李二手下的老臣了,皇帝李二都感觉心痛,如果他还活着,兴许就能够说清楚真相了。

    毕竟在扬州,他是主管政务的,而且能够及时出兵拦截一万私兵,可见这位长史一定知道些什么消息。

    说起吴王府长史的时候,李恪也悲痛交加,说是自己的属下,不如说是皇帝派出来给自己做老师的,毕竟早晚有一天自己这个吴王要学会亲自料理治下事务,所以他很是敬重自己的长史。

    真相就是当时吴王府长史接到线报,说有一股来历不明的死士在城中大肆杀戮。

    所以长史当机立断,亲自调兵指挥迎敌合围,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万死士被擒拿诛杀,长史也不幸身死。

    更为巧合的是,死士之中领头的无一生擒,全都宁死不降,硬拼至死,其中就有李恪手下的心腹近臣。

    这就是扬州谋反事件的经过了,可刑部、大理寺多方调查取证,也没能找到有理证据复原真相,或者说,他们能够坐实的,还是这位御史复述的部分,也是他亲眼所见的一切。

    所以最终的调查结果,无一例外,全都对李恪不利,或者说,基本上坐实了李恪的罪名。

    刑部尚书李道宗面无表情的将一份案件复述奏折呈了上去,大理寺卿给了差不多的一份。

    李二脸色阴沉的看完两方奏表,冷声道:“这么说,确实是李恪做的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小老板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红警军团在废土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三国军神 遮天这个霸体太稳健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纸牌 1717新美洲帝国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重生之民国元帅 大清要完 洪荒之离线挂机十亿年 三国之蜀汉中兴 民国之文豪崛起 在暴戾的他怀里撒个娇 北宋穿越指南 酒仙斗罗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