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篇 现代史 2(第 4/4 页)

    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

    法案在1941年3月11日生效,为第1776号案,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卫物资,予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

    租借法案改变了原来军事物资需要现金交易的惯例,亦改变了原来“中立国”的意义。

    法案最初授权总统借出不多于13亿美元的物资。

    罗斯福总统在1941年10月即以此案向英国提供超过10亿美元援助,在法案通过之前,美国已在1940年通过与英国达成的基地租用协议,向英国及加拿大提供驱逐舰,以换取使用英国在西半球的基地。

    租借法案对盟军在二次大战取得胜利有直接影响。

    特别是美国于1941年12月参战前,英国、苏联等盟国在战略物资生产皆处于下风。

    而在美国正式参战后,租借法仍然继续为盟国提供物资,一直至1944年。

    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国家包括英联邦国家(占约60%,调整后约占58%),其中的英国(占约45%,调整后约占40%)、苏联(占约22%,调整后包括英联邦国家转交的约占总比例的32%)、自由法国、中华民国等,一共38个国家,总值达500亿美元。

    “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是什么?

    “大东亚共荣圈”一词的使用开始于近卫内阁的松岗洋右外相。

    1940年8月1日,在有关日本政府对外讲话中,松岗洋右首先强调自己主张“布皇道于世界”这一“皇道使命”的立场。

    他说:“……作为我国现行的外交方针,其目的在于本着这一皇道大精神首先确立以日满支为其一环的大东亚共荣圈。”

    因此,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皇道外交”的具体体现。

    共荣圈建设作为日本的“基本国策”于1940年8月1日被第二次近卫内阁以政府纲要的形式固定下来。

    主要内容是“皇国的国策……以确立世界和平为其根本,首先建成以皇国为中心,以日、满、支紧密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

    共荣圈有两个基本的支柱:一是南进强占殖民地,一是与德意联手形成“轴心体制”。

    从本质上说,“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近代以来实施的一系列亚洲政策的结果,是“大陆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

    其出发点是乘英、法等面临德国的长驱直入自顾不暇之际,夺取西方殖民者在南亚的殖民地,使日本的势力实现从“东亚”向“南亚”的扩张,妄图建立一个大日本帝国。

    但是,由于战线太长,加上陷入了中国战区不能自拔,为了解决扩大战争所需的人力、物力等问题,日本打出了“共存共荣”的旗号。

    这样,一方面可以在亚洲国家抓壮丁,解决日本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又可以对亚洲各国的掠夺正当化,还可以以假象蒙蔽日本人民。

    正如北岗伸一说的那样:“在日本决定重要政策的过程中,解放亚洲并非主要目的,‘自存自卫’才是其经常性的目标。”

    苏德战争于何时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萨计划”的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万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对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开始到1945年5月2日苏联攻占德国首都柏林,结束柏林战役为止。

    朱可夫因何被撤去总参谋长的职务?

    苏德战争爆发后,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签署了要求苏军立即组织反击的命令,但没有效果。

    而后,德军长驱直入,重点进攻基辅。

    朱可夫经过判断,提出应该撤出基辅,避免被德军合围而引起更大损失。

    他的这一观点及其直言不讳的性格使他与斯大林发生冲突,被降职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总参谋长。

    朱可夫在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后,率领该方面军在叶利尼亚地区成功实施了叶利尼亚反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

    稳定了当地的战线。

    9月列宁格勒告急,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任命为大本营代表,前往列宁格勒协调指挥。

    到达列宁格勒之后,朱可夫当即中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毫不留情地撤换了两个集团军司令,逮捕和处决了一些擅自撤退的军官,并迅速拟定了守城计划。

    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带动下属,合理利用了有效的兵力进行重点防御与反击,稳住了防线。

    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朱可夫调回莫斯科代替铁木辛哥组织莫斯科保卫战。

    12月保卫战结束,德军退出莫斯科周边地区。

    麦克阿瑟何时出任远东美军司令?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这才认识到与日本迟早是要打起来的。

    1941年7月26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一切财产,禁止与日本进行任何形式的贸易,禁止日本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

    同日,麦克阿瑟应召服现役,领中将军衔,出任远东美军司令,统管远东全部的陆军和空军。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是谁?

    温斯顿·丘吉尔,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

    丘吉尔在当上英国首相之前,曾经历过几次竞选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仍然像“一头雄狮”那样去战斗,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他说过:“我想干什么,就一定干成功”。

    他不但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十分宽厚,能够谅解他人的过失,包括那些曾经强烈反对过他的人。

    丘吉尔被英国人称为“快乐的首相”。

    不论在公开场合,还是与家人在一起,他的谈话总是充满幽默感。

    甚至在生命垂危之时,他也没有忘记幽默。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大西洋宪章》包括哪些原则?

    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

    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8月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8月14日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该文件全文共8条,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必须放弃武力削减军备,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

    《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同时,“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地位”。

    同年9月,苏联等国表示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

    日本是怎样偷袭珍珠港的?

    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

    1941年1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

    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秘密地制订“z”作战方案。

    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山本五十六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

    日本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

    于是,山本五十六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

    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

    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

    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

    对珍珠港事件负有责任的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中将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于12月17日被解除职务。

    次年2月和3月,肖特和金梅尔分别以少将和海军少将军衔退役。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

    在此后的6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

    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他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美国何时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说,进行战前动员。

    而后,国会声明对日本宣战。

    德国元首希特勒原本十分恼怒日本人的鲁莽,因为他一直不想让美国介入战争,但这样的“和平局面”被日本打破了。

    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出于“虚荣心”,以及维护轴心国共同利益的需要,首先对美国宣战。

    之后,美国正式对德国、意大利宣战。

    从此,美国正式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其强大的国家机器带上了战时轨道。

    二战中的哪次战役使德军遭到首次失败?

    莫斯科战役是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大会战。

    莫斯科是苏联首都,也是铁路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希特勒认为,一旦攻占莫斯科,就能击败苏军主力,达到结束对苏战争的目的。

    1941年10月2日,德军展开“台风”行动,开始向莫斯科发动攻击。

    德军调集了180万人,而苏军集中了125万人的兵力,一场大规模的攻防战争开始了。

    面对德国军队的疯狂进攻,不但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也紧急动员。

    45万人参加修筑首都周围防御工事320多公里,市民纷纷组织国民警卫营、摧毁坦克组、巷战班。

    而苏联红军的三个方面军顽强抵御,在战斗中誓死抵抗德军的进攻。

    就在莫斯科已处于德军大炮射程之内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莫斯科军民更是表现出了一种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苏军第316步兵师为了捍卫莫斯科,在阻击德军坦克通向莫斯科的要道上,持续战斗四个小时,击毁敌人18辆坦克,为保卫莫斯科,英雄们全部壮烈牺牲。

    从11月16日到12月5日,德军损失官兵15.5万人,坦克777辆,而莫斯科岿然不动。

    2月初,莫斯科地区已是寒冬,气温下降到—20c~—30c。

    然而当进入了冬季之时,也就是宣告德军失败来临之际。

    希特勒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德军无棉衣,无保暖设备,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枪栓拉不开,武器失灵。

    而苏军已穿戴上保暖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

    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南面和北面展开大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

    到1942年1月中旬,红军共歼敌55万人,击毁和缴获坦克1500辆,德军向西败退150~300公里。

    莫斯科战役至此结束。

    莫斯科战役粉碎了希特勒闪击速胜的企图,在二战中使德军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为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剑名不奈何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顶级猎食者 主角姜栀商池 女配没有求生欲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是心跳说谎 着迷 HP同人之格林童话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看鸟吗哥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日夜妄想 邢棒穿越皇宫一名假太监芳华夫人完整版 入戏(娱乐圈) 新婚燕尔 金牌调解员[快穿] 嘘,国王在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