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现代史 1(第 4/4 页)
对美国政府度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
罗斯福新政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针对1929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顺应人民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
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
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
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
从3月13日至15日,已有14771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家。
在整顿银行的同时,罗斯福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
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
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
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作用。
另外,罗斯福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律成了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
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
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
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中极骨干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
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马塞尔·加香为何创立法国共产党?
1920年2月25—29日,召开了社会党的斯特拉斯堡代表大会,就加入共产国际问题展开论战。
中派的主张取得胜利。
大会决定派出马赛尔·加香、弗罗萨尔组成的代表团,去莫斯科进行考察,以便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6月13日到7月底,以马赛尔·加香为首的代表团在莫斯科等地进行广泛深入的访问,应邀参加了共产国际“二大”,得到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具体指导。
他们二人在共产国际“二大”上同意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条》,并发电报给《人道报》说:“依我们看来,参加第三国际势在必行。”
马赛尔·加香回国后,立即周游全国各地,为加入共产国际、支持苏俄展开广泛的宣传鼓动。
社会党的各省总支部,大多数拥护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条》。
1920年12月25日,图尔代表大会(即社会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正式开幕。
出席代表285人,代表了4575个单位。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最终解决加入共产国际问题。
会上,三派代表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左派”坚决主张接受《二十一条》,加入共产国际。
“右派”坚决反对加入共产国际,竭力否定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勃鲁姆预先声明不承认最后的表决,拒绝服从多数。
他认为参加第三国际是违背“传统的社会主义”。
中派的主要代表龙格已经撕破了“中间派”的外衣,公开反对第三国际,攻击苏俄革命说:莫斯科所推荐的“外科手术”是“致党于死命的,是极可诅咒的”。
1920年12月28日,共产国际代表、德国共产党人克拉拉·蔡特金秘密地来到会场,受到大会的热烈欢迎。
她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只有用革命斗争才能夺取政权。
她主张要与改良主义者、中派和社会爱国主义者决裂。
29日晚9时,大会进行表决,赞成立即加入共产国际的计3208票(占67.8%)、反对加入的计1022票(占21.6%)、弃权的397票(占8.3%)。
由马赛尔·加香为首的社会党多数派组成法国共产党。
代表们高唱《国际歌》,表示庆贺。
大会选举弗罗萨尔为总书记,马赛尔·加香为《人道报》领导人。
法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
反对加入共产国际的少数派,宣布脱离党的代表大会。
次日,在勃鲁姆建议下,在市政厅开会,保持原有党的名称法国社会党。
法共的成立是战后法国革命运动的重要成就,是第三国际在法国的一个重大胜利。
炒股亏本给了丘吉尔怎样的启发?
1929年,刚刚卸去英国财政大臣之职的丘吉尔和几位同伴来到美国,受到了投机大师巴鲁克的盛情款待。
巴鲁克是丘吉尔的好友,也是一位能干的金融家,并且还是一名善于把握先机的股票交易商,被人们誉为“投机大师”、“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等名号。
此番接待丘吉尔,巴鲁克悉心备至,特意陪他参观了纽约股票交易所。
交易所紧张热烈的气氛深深吸引了丘吉尔。
虽然当时他已经年过五旬,但好斗之心让他也决心小试牛刀。
在丘吉尔看来,炒股就是小事一桩。
然而不幸的是,1929年改变世界经济乃至世界政治格局的美国股灾爆发了,丘吉尔回到纽约的时间和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的开始时间恰巧重合。
结果仅仅在10月24日一天之内,他几乎损失了投入股市所有的10万美元。
那天晚上,巴鲁克邀请大约50名财界领袖一起吃晚饭,席间他向丘吉尔祝酒时就戏称他为“我们的朋友和前百万富翁”了。
这样的残酷事件让丘吉尔感到,炒股绝非儿戏。
不过返回英国时,丘吉尔似乎还比较乐观,他认为这场金融灾难,尽管对无数人是残忍的,但也仅仅是一个插曲,最终会过去。
而且他还曾充满想象力地声称:“在这个年代,成为一个投机商人该是多么奇妙的一种生活啊。”
巴塞罗纳世博会德国馆有何特点?
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密斯·范·德罗设计,在世博会举办当年建造,博览会结束后拆除。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重建这个对建筑界有着深刻影响的展览馆,馆内的布置,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初成果,它在建筑空间划分上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造成的封闭、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8根十字型断面的渡镍钢柱支撑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以手工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象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
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和质感的石灰石、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现出华贵的气派。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成功地创造了新经验,并且充分传达了设计者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即是多”,以及由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的丰富的艺术效果。
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德国馆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却在建筑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成立于何时?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1924年1月21日,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逝世。
约瑟夫·斯大林获得政权。
他通过残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对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同时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大清洗。
根据苏联宪法的第六条,苏联共产党及其2000万党员是国家的统治核心。
每个工厂和集体农庄都要建立党的支部。
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
在斯大林时代以后,为了避免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苏共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谁能够掌握中央委员会的多数票,谁就能掌握党和国家的领导权。
何谓杨格计划?
1929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临崩溃,无力实行道威斯计划。
同年2月11日—6月7日,英、法、比、意、日、美、德7国代表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重新审议德国赔偿问题,美方代表o.d.杨格为主席。
会议通过主要由杨格起草的报告书,史称杨格计划。
主要内容:德国赔款总额确定为1139.5亿马克,在58年零7个月内偿清。
取消赔偿委员会及有关国家对德国国民经济与财政的一切形式的监督。
成立国际清算银行,管理有关德国赔偿的金融业务。
经海牙会议讨论并通过,该计划于1930年9月生效。
计划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德国的赔款负担,通过国际清算银行的业务活动,扩大了外国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对德国经济的渗透。
该计划实施不久,1931年6月德国即由其总统兴登堡声明因经济恶化而无力支付赔款。
1932年6—7月,英、法、意、比、日、美、德等国举行洛桑会议,决定德国应偿付30亿马克作为最后一笔赔偿费,但德国从未支付。
杨格计划遂告终结。
啤酒馆暴动是怎么回事?
1923年11月8日20点45分,希特勒和鲁登道夫带领冲锋队,利用巴伐利亚军政头目在慕尼黑市贝格勃劳啤酒馆举行宴会之际发动政变,史称“啤酒馆暴动”。
贝格勃劳啤酒馆在慕尼黑的市中心,可同时容纳3000人。
当时巴伐利亚州州长卡尔,巴伐利亚军区司令洛塞夫,还有警察局长赛塞尔在那里召集会议。
希特勒冲进啤酒馆之后,啤酒馆一下就乱起来了。
希特勒当时大喊:全国性的纳粹党革命已经开始,大厅已经被包围,谁都不许乱动。
可还是有人动,吵声震天。
这时,希特勒拔出手枪,朝天花板开了一枪,然后把局面控制住。
希特勒宣称:为了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国家,不是今晚革命就是明天死亡。
当时啤酒馆的人,有叫好的,也有怀疑的。
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大多数人不相信希特勒有能力建立起一个大德意志帝国。
次日,希特勒带着追随者上街,包围州议会、警察局这些重要的枢纽、要害部门。
当希特勒冲到慕尼黑市议会的时候,魏玛共和国的军队开枪了,这些希特勒党徒顿作鸟兽散,希特勒也受伤被捕。
第二年春天,被捕之后,希特勒获刑五年。
这个想主宰德国未来的狂人,没想到先成了阶下囚。
纳粹党是如何进行欺骗宣传的?
希特勒纳粹党是在战后德国面临严重经济、政治危机的过程中滋生和繁衍起来的,它是一个竭力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极端反动组织。
为了争取群众,扩大影响,希特勒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进行欺骗宣传。
在民族主义旗帜下,希特勒抓住《凡尔赛条约》大作文章,认为德国的灾难来源于《凡尔赛条约》,号召德国人民起来撕毁《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挽救民族的危亡。
为了适应德国出现新的革命形势,顺应潮流,利用人民的革命情绪,希特勒也标榜纳粹党是搞“社会主义”的。
纳粹党从一开始就以不同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面目出现,公开地激烈批判资本主义。
1923年,纳粹党员发展到3万余人,成为德国一支新起的引人瞩目的政治力量。
这时,正值德国马克暴跌,金融界一片混乱,法国、比利时又出兵占领了鲁尔,激起了德国人民对政府的愤怒情绪和爱国热情。
希特勒认为夺取政权时机已到,他联合德军前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企图效仿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利用暴力推翻魏玛共和国。
《我的奋斗》是怎样的著作?
《我的奋斗》是由希特勒口授,由其党徒鲁道夫·赫斯执笔撰写的。
这本书,在初稿时曾被希特勒取名为《四年来同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无论是它的理论水平,还是逻辑性,都不很高明。
但是,它却是世界上闻名的一本书,这本书影响着二战前所有的德国年轻人,这是因为它是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的著作,是法西斯主义的理论的最集中的体现,是研究希特勒反动思想的必读之书。
《我的奋斗》系统地阐述了希特勒的“理想”,“创建第三帝国和征服欧洲”。
全书充满了民族主义狂热和对马克思主义、犹太人的仇恨。
他认为日耳曼人是上帝选定的“主宰民族”,宣称“新帝国必须再一次沿着古代条顿武士的道路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夺取新的“生存空间”。
《我的奋斗》一书,后来成为德国法西斯内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和纲领,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想和行动的纲领,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魏玛共和国因何垮台?
1929年10月末从华尔街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
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
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
这可给希特勒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他称经济危机是“政府无能”,是政府接受《凡尔赛和约》和战争赔款及奉行“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共和国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
不久,经济危机就发展成为一场国家危机。
由于经济萧条,国家税收下降,相反失业救济的支出却迅速增加。
1930年3月,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届政府终因入阁各党在如何平衡国库亏空问题上意见分歧而垮台。